李商隱《流鶯》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商隱
流鶯飄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這是一首托物詠懷之作。李商隱以流鶯寫自己的身世飄零,壯懷難酬。
“流鶯飄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流鶯,就是四處飄蕩無所依傍的黃鶯。參差,長短不齊,原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開合振蕩的樣子,這里用作動詞,指飛翔。黃鶯展開翅膀四處飄蕩,時而飛過小路,時而歇息在流水旁,它就這樣一直飄泊下去,不能控制自己。詩句中耐人品味的是“不自持”三個字。似乎有一種超然的力量主宰著一切,使得黃鶯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不能安寧,不能停止遷徙飄零。李商隱的一生不也正是這樣嗎?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這兩句說,黃鶯婉囀啼鳴,哪能沒有它真正的心意?但是,即使碰上好時辰也未必能實現自己的愿望。“本意”二字將詩歌引向了深層。這“本意”負載著的是李商隱的理想抱負,是期望實現這些理想抱負的拳拳之心。可現實對于詩人是冷酷無情的,他始終沒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這兩句是說,無論是刮風的早晨還是降露的夜晚,無論是陰天還是晴天,也無論是千家萬戶開門活動還是閉門休息的時候,流鶯總是四處飄蕩、啼鳴。悠悠天地之間,一只優美纖弱的黃鶯永不停息地飛翔悲鳴,雖然它的“本意”不被人們理解,雖然“未必有佳期”,但它還是啼鳴著;流鶯是優美纖弱的,是痛苦無奈的,但它身上也透露著一種執著和不屈。其實,這正是李商隱精神世界的折光。李商隱身上雖然有許多憂郁痛苦,但他始終沒有熄滅心中的理想之光。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鳳城,秦都咸陽古稱丹鳳城,這里以鳳城借指唐都長安。尾聯說,自己曾為傷春之情所苦,不忍再聽流鶯的哀鳴,然而,在這偌大的長安城內,又哪能找到可以讓它棲息的花枝呢?鳥兒無棲息之枝,正如詩人無立足之地。這等境地,詩人以疑問句道出,詩也便收尾了,讀之讓人寸斷肝腸。
李商隱常常把他的耿介風骨融于優美溫柔的藝術形象之中,這首《流鶯》便是一例。詩人的審美情趣是偏于優美的,其詩往往深情婉約,意境曲折。他不像李白,他們是不同的詩人,但是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寫詩,自然,詩歌也就帶著他們生命的各自色彩。正如李白之有大鵬鳥,李商隱則有他的流鶯。
上一篇: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白《淥水曲》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