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頎《少室雪晴送王寧》唐山水詩鑒賞
李頎
少室眾峰幾峰別,一峰晴見一峰雪。
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
過景斜臨不可道,白云欲盡難為容。
行人與我玩幽境,北風(fēng)切切吹衣冷。
惜別浮橋駐馬時(shí),舉頭試看南山嶺。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幾乎全篇寫景,因此也是一首山水詩。作者寫的是少室山黃昏時(shí)分雪后放晴的壯麗景色。少室山是中岳嵩山的西峰,在今河南省登封縣西北。山下面有石室,故稱少室。東峰稱太室。
詩一開篇就起勢突兀,句法奇特。作者先點(diǎn)出嵩山三十六峰中有幾個(gè)山峰與眾不同,特別挺拔秀麗,引人注目。這一句連用四個(gè)“峰”字,兩個(gè)“一”字,造成一種崇山疊嶺,連綿起伏的感覺。次句說,因?yàn)樘烨珈F散,清晰地見到一座座山峰上的皚皚白雪。這一句通過寫雪,襯托少室山之高峻,并點(diǎn)出題中“雪晴”二字。第三句忽作轉(zhuǎn)折,寫城郭隔斷視線,只能見到半山上松林連綿。在一片銀白色的形象畫面上添上了青蒼松樹,色彩就避免了單調(diào)之感。但由于山勢高,積雪厚,峰頂仍是銀光閃閃。“素色峨峨千萬重”,寫雪峰重疊,氣象巍峨壯麗。“過景”、“白云”二句,又給這幅雪峰圖涂上絢爛的夕陽和飄拂在晴空中的幾縷白云,使畫面色彩更瑰麗,形象更生動(dòng)。面對如此壯美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地連聲贊嘆“不可道”、“難為容”。如此壯美景色,實(shí)在是難以用語言形容出來。
篇末,在“行人與我玩幽境”一句之后,突接以“北風(fēng)切切吹衣冷”,一樂一憂,波瀾起伏,借景抒情,渲染出自己與友人同賞雪峰奇景不忍離別的心境。這里,詩人卻不放開筆墨鋪去寫,他先用一個(gè)“冷”字透露感情,繼之僅以一個(gè)駐馬浮橋,試望南山的鏡頭收束。以景結(jié)情,留下悠悠不盡之意。其表現(xiàn)手法,同另 一位盛唐詩人岑參的“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一首古歌行,這首詩三次換韻。首二句用入聲韻“別”、“雪”造成短促,突兀的節(jié)奏,有助于展現(xiàn)雪峰千重的瑰奇之景和詩人的驚奇感。中四句換成平聲的“松”、“重”、“容”,音韻舒緩,著意抒寫對少室山雪景賞玩不舍和深長贊嘆。末四句,又換成仄聲的“境”、“冷”、“嶺”,收音下咽,烘托出一種朋友分離時(shí)那種低回壓抑的悲涼情味。作者根據(jù)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節(jié)奏來轉(zhuǎn)換韻腳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上一篇:黃宗羲《小孤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崔曙《山下晚晴》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