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俚語不見身份,方是賈人婦口角,亦子夜讀曲之遺。
【校記】
1.曲,《全唐詩》卷二八三作“詞”,一作“曲”。
【箋釋】
[江南曲] 樂府《相和曲》名,也稱《江南可采蓮》。古辭寫江南采蓮時的景色,純用白描。《樂府詩集》卷二六“相和歌辭·江南”:“《樂府解題》曰:‘《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游得時。’若梁簡文‘桂晚應(yīng)旋’,唯歌游戲也。按梁武帝作《江南弄》,以代《西曲》,有采蓮、采菱,蓋出于此。”
[瞿塘] 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峽口有夔門和滟滪堆。杜甫《秋興八首》其六:“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fēng)煙接素秋。”《淵鑒類函》卷二五引《潛確類書》:“瞿塘峽在夔州府城東,舊名西陵峽,兩岸對峙,中貫一江,灔滪堆當(dāng)其口,乃三峽之門。”亦省稱“瞿唐”、“瞿塘”。杜甫《引水》:“月峽瞿唐云作頂,亂石崢嶸俗無井。”李白《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晩還題壁》:“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始經(jīng)瞿塘峽,遂步巫山巔。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弄潮兒] 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
【輯評】
《唐詩歸·中唐三》:鐘惺評:荒唐之想。寫怨情卻真切。
《唐風(fēng)定》卷二○:直而妙。若“莫作經(jīng)年別”、“東鄰是宋家”則蕩矣。
《而庵說唐詩》卷九:此詩只作得一個“信”字。瞿塘是峽名,三峽之最險者。往來之人,不能期定日子,即長年亦不能料。賈又是經(jīng)紀(jì)人,在外已慣,不甚以歸家為急者。嫁與她,若比宕子不同,然在外時多,畢竟著摸他不出。“朝朝誤妾期”,不是瞿塘賈預(yù)先期約者,是妾意中自期者,見今日不歸,必曰:明日難道又不歸?至明日,又不見歸,是又誤一朝矣。日日期望,日日不歸,故云朝朝。為何要用“朝”字?吾見有期約來家者,一起身便盼望起,漸至午,至下午,見所期不來,則念頭逐漸消下去了。詩用不得“夜”字,若云夜夜則俚矣。“早知潮有信”,潮信最準(zhǔn),人若如潮,必?zé)o一次之誤,何況朝朝乎?妾悔不早知,若早知,當(dāng)“嫁與弄潮兒”矣。兒,是無年紀(jì)者,賈是有年紀(jì)者;賈肩重?fù)?dān),兒是輕身。為賈者,習(xí)見瞿塘之無定準(zhǔn),故為人無定準(zhǔn);兒習(xí)見潮水之有定準(zhǔn),其為人定然有定準(zhǔn)。故欲嫁之。若作如此解者,當(dāng)一棒打殺與狗子吃。要知此不是悔嫁瞿塘賈,也不是悔不嫁弄潮兒,是恨個“朝朝誤妾期”耳。眼光切莫錯對。
《載酒園詩話·詩不論理》:詩又有以無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語。至如義山“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則又無理之理,更進一塵。總之詩不可執(zhí)一而論。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四:“嫁得瞿塘賈”,此詩以“信”字為眼。瞿塘最險,賈客經(jīng)商在外日長,歸期難定,是最難取信之人莫如瞿塘賈矣,今恰嫁得這個人。“朝朝誤妾期”,此句著力,方見瞿塘賈之無信也。日日期望其歸而不歸,自謂之“誤”。然瞿塘賈何嘗期妾,乃妾之所以自為期耳。朝朝誤,則朝朝期望可知。“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坐罪瞿塘賈以為無信。乃忽然想得最不失信于朝夕者,莫如潮水。弄潮兒習(xí)見潮之有信,必然有信。定不似瞿塘賈習(xí)見瞿塘峽水之無信,以至為人無定準(zhǔn)。妾若早知,當(dāng)嫁與弄潮兒矣。此非悔嫁瞿塘賈,悔不嫁弄潮兒,只是以“朝朝誤妾期”之故,而設(shè)此想耳,然其實非瞿塘賈誤妾,乃妾自認(rèn)做誤,則亦非妾自誤,乃詩人代為妾認(rèn)做誤耳。文心波折如是。
《皺水軒詞筌·詩詞無理而妙》:唐李益詞曰:“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子野《一叢花》末句云:“沈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春風(fēng)。”此皆無理而妙,吾亦不敢定為所見略同,然較之“寒鴉數(shù)點”,則略無痕跡矣。
《葚原詩說》卷三:五言絕有兩種:有意盡而言止者,有言止而意不盡者。言止意不盡,深得味外之味,此從五言律而來,故為正格。意盡言止,則突然而起,斬然而住,中間更無委曲,此實樂府之遺音,故為變調(diào)。意盡言止,如……“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李益)。此樂府之遺音也。
《方南堂先生輟鍛錄》:古云:“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此說詩之妙諦也。
上一篇:《再赴渭北使府留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夜上受降城聞笛》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