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小孤山》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黃宗羲
魚梁櫛比魚鷹舞,洲盡蛾眉即小姑。
道是文螺初出水,又疑高髻未經梳。
書箱慚愧無絲履,小舫依稀在畫圖。
錯誤從來非一字,行人何必辨姑孤。
小孤山在江西省彭澤縣北的長江中,巋然獨立,無所依傍,故得名。它與位于九江市東南鄱陽湖口的鞋山即大孤山遙遙相對。后來民間把“小孤”訛稱為“小姑”,并把其對岸的“彭浪磯”稱為“彭郎”,說它們是一對夫妻,故蘇軾詩有“ ‘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之名句。這首七律不僅生動地描寫了小孤山的秀美風姿,而且借題發揮,抒發了對世事的深沉感慨。
首聯“魚梁櫛比魚鷹舞,洲盡蛾眉即小姑”,先寫小孤山的環境,然后點出小孤山本身。由于小孤山聳峙于長江水中,所以四周是象“櫛(zhì質)比” 即梳齒一樣密密排列的 “魚梁”,“魚梁”是水中筑的狀似橋梁的堰壩,用以捕魚。這里作靜態描寫。同時四周還有魚鷹展翅,捕獵江中游魚,充滿了生機。這是作動態描寫。首聯前句亦靜亦動地表現出小孤山一帶長江的富饒風貌。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江水的陸地邊緣上聳立著峭拔秀麗、風姿綽約、宛若美女的 “小姑”。“蛾眉”原指女人秀美的眉毛,后亦指代美女,如白居易《長恨歌》: “宛轉蛾眉馬前死” 即是。首聯后句采用擬人手法,總寫作者對小孤山的審美觀照。頷聯“道是文螺初出水,又疑高髻未經梳”則承接首聯“蛾眉即小姑”之意,借助比喻展開具體的描寫。前句寫小孤山象飾有花紋的青螺剛冒出水面,在碧波映襯下,色彩鮮明,分外清秀; 后句寫小孤山在云霧中如美人高聳的發髻(小孤山一名髻山),但 “未經梳”,顯示出云鬟霧鬢的朦朧之美,,這又使人想起蘇軾描寫大小孤山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同上)之喻。頸聯“書箱慚愧無絲履,小舫依稀在畫圖”,轉寫作者此時的內心活動。作者是讀書人,隨身攜帶的書箱裝滿書,因此當他面對如此絕色的“小姑” 而沒有絲鞋一類禮物相贈,甚覺慚愧,實在有負于如此美妙的江山了。這句從反面突出小孤山之美。作者乘小船在孤山旁航行,則覺得仿佛作畫中游,賞心悅目,無比欣喜,這又從正面突出小孤山之美。尾聯“錯誤從來非 一字,行人何必辨姑孤”,又深入抒發感想。“小孤”訛傳為“小姑”,此乃 “一字” 之 “錯誤”,但它無關國家民生之利益,反而可增添小孤山的詩情畫意,因此人們不必辨別其是非。而人世間的“錯誤”倒是大得很、多得很。作為明遺民,作者 一定想到江山易主,國家淪亡的大“錯誤”,這才是令人遺恨千古的呢! 尾聯深刻的寓意發人深思,把讀者的思路由自然界引向家國大業、社會人生中去了。詩意由此而深化。
此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皆始終扣緊“小孤山”之題旨。詩筆生動,寓意深邃,堪稱佳作。
上一篇: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頎《少室雪晴送王寧》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