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入秦川界》唐山水詩鑒賞
盧照鄰
隴阪長無極,蒼山望不窮。
石徑縈疑斷,回流映似空。
花開綠野霧,鶯囀紫巖風。
春芳勿遽盡,留賞故人同。
這是盧照鄰由蜀入陜度隴山時創作的一首五律。短短八句四十個字就藝術地再現了西北高原暮春季節雄奇壯觀的自然景色。
首聯總寫由蜀入陜、登上隴山所見: “隴阪長無極,蒼山望不窮”。登高望遠,視野開闊,給人以心胸舒坦,“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隴阪” 又稱隴坻,即隴山。《三秦記》云: “隴坻其阪九折,不知高幾許! 欲上者七日乃得越。”《秦州記》云: “隴山東西百八十里,登山巔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詩用“長無極”、“望不窮”兩語,對遠眺秦川時首先映入眼簾的群山連綿不盡的壯麗景觀作了藝術概括,簡潔明快而又形象鮮明。
第二、三聯則著重描繪周圍景物:有從足底延伸到遠方的“石徑”,迂曲穿越于峽谷中的“回流”;也有開放在霧氣繚繞的綠野的爛漫山花,停棲在紫巖臨風巧囀的黃鶯……,這些雖都是山行者尋常可見的景物,但概括面很廣,內蘊豐富,充滿生活情趣,且具有典型性,達到古典詩歌山、水、花、鳥,無所不包; 詩情畫意,渾融一體的境界。說明詩人非但善于觀察生活,捕捉鏡頭,而且擅長藝術表現,以生動準確的語言,把物象鮮明、逼真地描繪出來。二聯出句“縈疑斷”三字,就突出刻畫了迤邐盤亙于群山萬壑間石路的崎嶇、曲折,以及由于山間叢林花草的掩映而時顯時隱的現象; 對句“映似空”三字也生動顯現出彎彎曲曲地穿越深山峽谷的溪流的典型特征,給人以清澈明凈、玲瓏剔透的感受。和陸游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三聯“花開綠野霧,鶯囀紫巖風”把爛漫開放的山花布置在霧氣繚繞的綠野背景中,將黃鶯巧囀的形象映襯于山風徐拂的紫巖畫面上,意象密迭,色彩鮮麗、豐富,渲染了風光旖旎的秦川春色,給人以生機盎然,萬物欣欣向榮的感受,更展示出詩人山行時優游自得、賞心悅目的情趣。
由于以上幾聯對周圍的山水花鳥等自然景色作了酣暢而成功的描繪,末聯很自然地過渡到對友人的思念和抒情作結: “春芳勿遽盡,留賞故人同”。這里詩人潛意識地感受到流光荏苒,美好的春天景色不可能長在久駐,從而為不能和自己一同登臨賞景的友人深致惋惜之情。但這層寓意又不從正面直說,而用祈使句式委婉出之: 春光呀,不要匆匆消逝,留駐著供友人們一起觀賞吧! 思友懷舊之意,言外可見。這聯寫景結合抒情,讀來倍感情思綿邈,親切有味!
上一篇:高適《入昌松東界山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陸游《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