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原文與翻譯、賞析
抗戰(zhàn)的中國在我們的手里,勝利的中國在我們的面前,新生的中國在我們的望中。
中國要從工業(yè)化中新生。我們要自己制造飛機、坦克車、軍艦,我們要有自己的天,自己的地,自己的海。我們要有無數的 “機器的奴隸”給我們工作; 穿的,吃的,住的,代步的,都教它們做出來。我們用機器制造幸福,不靠神圣以及不可知的力量。
中國要從民主化中新生。賢明的領袖應該不坐在民眾上頭而站在民眾中間,他們和民眾面對面,手挽手。他們引著民眾向前走,民眾也推著他們向前走。民眾亮出自己的聲音,他們集中民眾的力量。各級政府都建設在民眾的聲音和力量上,為了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而努力。這是民治,民有,民享。
中國要從集納化中新生。地廣民眾的中國要統(tǒng)一意志與集中力量,必得有為公眾的喉舌,打通層層的壁壘。報紙將成為萬有力量和人人必不可少的東西。報紙表現(xiàn)時代,批評時代,促進時代,它不但得在四萬萬人的手里,并且得在四萬萬人的心里。這就是集納化。它曾給你知識,給你故事,給你詩,教導你,安慰你,幫助你認識時代,建立自己,建立國家。
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里。在我們當前的是暖和的,在我們是; 可是如果不勞其體膚,經過窮乏,不會到我們手里; 非得我們再接再厲的硬干苦干實干。
【鑒賞】 1944年,經過七年的艱苦奮斗,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同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均取得了重大勝利,“日本帝國主義和希特勒一樣,快要滅亡了” (毛澤東語)。在這曙光即將照耀中華大地之時,作者懷著熾熱的愛國之情寫下此文,表達了他熱切地期望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中國獲得新生: “勝利的中國在我們的面前,新生的中國在我們的望中。”
文章抒寫了中國要獲得新生必須著眼于三個方面的事業(yè): 一是 “要從工業(yè)化中新生”。即注重經濟建設,建設現(xiàn)代化的國防,要 “自己制造飛機、坦克車、軍艦”。這樣,中國才能成為真正擁有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家,才會 “有自己的天,自己的地,自己的?!保拍苓M行工業(yè)化的建設,才能用機器生產,“不靠神圣以及不可知的力量” 為國民造福謀利,并消除愚昧落后,造就文明繁榮
二是“要從民主化中新生”。即注重政治建設,政治建設的具體措施是: 民主集中。領袖人物要深入民眾,代表民眾的利益,成為民眾的引導者,民眾智慧的集中者。他要“站在民眾中間”,“和民眾面對面,手挽手”,“引著民眾向前走”,“集中民眾的力量”; 各級政府都要為民眾作主,為大多數人造福。只有政治的民主化,才能真正做到 “民治,民有,民享”。
三是“要從集納化中新生”。即倡導傳媒公眾化以及言論自由,這是“統(tǒng)一意志與集中力量”的重要手段。作為傳媒工具之一的“報紙”,在新生國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將成為萬有力量和人人必不可少的東西”,只有當全國四萬萬民眾真正掌握和運用了這個“表現(xiàn)時代,批評時代,促進時代” 的工具,它才能給民眾以知識和教育并幫助民眾“認識時代,建立自己,建立國家”。
文章表述的三個方面的“新生”,層層遞進,如鏈條緊扣。經濟的工業(yè)化,需政治的民主化作保障,而政治的民主化則需傳媒的公眾化和言論自由為監(jiān)督,而這三方面恰是當時中國執(zhí)政當局存在的嚴重問題——經濟落后,政治獨裁,傳媒言論一統(tǒng)。作者出于愛國愛民之心,以善良的愿望,從積極方面指出,中國要獲新生,必須革除這些弊端。
文章結末,作者嚴正指出: “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但要“到我們手里”,非得我們 “勞其體膚”,“再接再厲的硬干苦干實干”。這既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愛國激情,也表現(xiàn)出他對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和熱切的希望,具有極強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聞一多《文藝與愛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瞿秋白《暴風雨之前》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