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河南省·嵩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嵩山,夏禹時稱崇山,商湯時稱嵩高,西周稱岳山,東周始定嵩高山為中岳。五代以后稱中岳嵩山,與泰山、華山、恒山、衡山并稱五岳。它在河南省登封縣境內,由太室山、少室山組成。嵩頂又名峻極峰,是中岳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嵩高峻極”,“峻極于天”之說。嵩山之麓名勝古跡甚多,如太室山南麓的北魏嵩岳寺塔、嵩陽書院,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初祖庵,還有漢代嵩山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岳廟、元代觀星臺等。
嵩山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煙。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八極恣游憩,九垓長周旋。
還歸東山上,獨拂秋霞眠。
[詩名] 贈嵩山焦煉師 (全詩24句)
[作者] 李白,此詩專寫當年在嵩山修行的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女道姑——焦煉師。
[注釋] ●二室:太室山、少室山。●三花:據(jù)《述異記》載,少室山有貝多樹,與眾木不同,一年三放花,其花白色香美。●蓬海客:指焦煉師,因傳其入東海,登蓬萊,故稱。●麻姑仙:《神仙傳》所載的美麗仙姑,此處喻焦煉師,因焦煉師是女道士。●八極句、九垓句:指盡情仙游至遙遠之地。●東山: 指嵩山的太室山。
神人多古貌,雙耳下垂肩。
嵩岳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終忽不見,滅影入云煙。
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詩名] 嵩山采菖蒲者
[作者] 李白,此詩是一首有關嵩山神仙傳說的游仙詩。
[注釋] ●神人八句:根據(jù)《神仙傳》載:漢武帝劉徹游嵩山,夜見一仙人,長2丈,雙耳垂肩,自云“吾九嶷之人也,聞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jié),可以服之長生也,故來采耳。”旋即仙人消逝。漢武帝認為是嵩岳之神給他指點長生之道,遂采菖蒲服之,經(jīng)3年,帝覺悶而不快,才停服。●喻帝二句:說漢武帝迷信神仙而不醒悟,最終還是死葬茂陵。茂陵在陜西咸陽。
少室眾峰幾峰別?一峰晴見一峰雪。
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
[詩名] 少室晴雪送王寧 (全詩10句)
[作者] 李頎,唐代東川 (今四川三臺縣)人,寄居河南潁陽縣(今登封縣)。開元二十三年進士,官新鄉(xiāng)尉。工詩,以五古及七言歌行見長。
[注釋] ●少室句:少室有36峰,有哪幾峰景色最為特別呢?●一峰句:眾峰中有一峰特別,夏日晴天也能看見一峰白雪。少室晴雪即指少室山陰半腰有一大石板,夏日雨后天晴,立少林寺方丈室南望,日光返照其上,猶如銀雪,為登封八大景之一。●隔城: 隔著登封城遙望。
飛閣青云里,先秋獨早涼。
天花映窗近,月桂拂檐香。
華岳三峰小,黃河一帶長。
空間指歸路,煙處有垂楊。
[詩名] 登少室山寺
[作者] 褚朝陽,唐天寶年間進士。
[注釋] ●飛閣:檐角翼然的高閣。●先秋:指夏末秋初。●天花:指佛寺內貝多樹的花,一年三花。●月桂: 桂樹。●華岳二句:站在嵩山頂遠望,西岳華山的3個主峰顯得很小,黃河則象一條長長的帶子了。
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樓百尺獨登看。
高凌鳥外青冥窄,翠落人間白晝寒。
不覺衡陽遮雁過,如何鐘阜斗龍蟠。
始知萬歲聲常在,只待東巡動玉鸞。
[詩名] 望嵩山
[作者] 吳融,字子華,唐代越州山陰人,歷任御史、中書舍人。
[注釋] ●三十六峰句: 嵩山少室山有36峰,它們聳立如高冠。●高凌二句:我登上那鳥都飛不上去的最高峰,青天似乎變得那么窄小;青山陰影遮蔽了大地,白晝都是一片寒涼。●不覺句:山峰太高,飛越困難,大雁也不從這里飛過。衡陽遮雁:湖南衡陽有回雁峰,相傳南飛的大雁到衡陽就不再南飛,此處比喻嵩山。●如何句:意思是南京鐘山雖號稱龍蟠虎踞,可與嵩山相比,真算不了什么。●始知二句:我這才知道山呼萬歲之聲真是常在,嵩山之神是那么靈異,它一直等待皇帝的車駕東巡,來到嵩山。萬歲聲:西漢武帝當年登上太室山,在太室神祠祭祀山神,隨從的官員說聽見山上有高呼萬歲的聲音,武帝非常高興,將山下三百戶封給神祠,供給祭祀。此后,官員朝見皇帝時高呼“萬歲,萬萬歲”等,就叫做“山呼萬歲”。
三十六峰晴,雪銷嵐氣生。
月留三夜宿,春引四山行。
遠草初含色,寒禽未變聲。
東巖最高石,唯有我題名。
[詩名] 早春題少室東巖
[作者] 白居易
[注釋] ●月留二句:明月挽留我在此住了三夜; 在春色的招引下,我遍游了太室、少室、轘轅和箕山。●遠草二句:春色吐芽,遠望一片嫩綠;越冬的鳥兒還沒有改變凄苦的鳴聲。●唯我二句:只有我在這東巖最高石上,題下了這首五言詩。
太室何森聳,少室欲飛動。
相對起云霞,恍如游仙夢。
何以寵此行,行歌降神頌。
[詩名] 二室道
[作者] 范仲淹
[注釋] ●太室四句:言太室雄偉高聳,少室凌空欲飛,兩山相對,飛起云霞,人在其中,恍如夢中游仙。●寵: 榮耀。●降神頌: 《詩經(jīng)·大雅》有“維岳降神”詩句。
嵩岳最高處,逸客偶登臨。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千載一披襟。
[詩名] 中峰
[作者] 范仲淹
[注釋] ●嵩高:又稱嵩高山,即嵩山。●逸客:安閑的人。此系作者自稱。●天地心:周公曾定中原地區(qū)為土心,并立石圭測日影。●千載:千年。此處作平生、有生來解。●披襟:打開衣襟,表示胸襟為之大開。
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
勿謂無波濤,云雷有時惡。
乘此澄清間,吾纓可以濯。
[詩名] 天池
[作者] 范仲淹,以上三首詩是作者任登封知縣時所寫《和人游嵩山十二首》 中的三首。
[注釋] ●天池:在中峰頂,為嵩山勝跡之一。●神異:神靈奇異的人。●勿謂:不要說。●纓: 帽上的系帶。此句化用《孟子》: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玉女搗仙衣,夜下青松嶺。
山深風露寒,月杵遙相應。
靈蹤沓可尋,片石積光瑩。
[詩名] 玉女搗帛石
[作者] 歐陽修,作者游嵩山時,寫有《中峰》、《天門泉》等數(shù)首五言詩,此為其中一首。
[注釋] ●玉女搗帛石:嵩頂勝跡之一,相傳是玉女搗衣處。傳說每年立秋前夕,可聽見玉女搗衣之聲。●月杵: 月下?lián)v衣之聲。杵為搗衣用的棒槌。●靈蹤二句:仙女已杳無蹤影,無處可尋,只見秋月照在光潔如玉的石板上。靈蹤:仙人的蹤跡。
嶄新高髻掠云開,翠色羅衣一樣裁。
知有真仙此中住,故命天女捧書來。
[詩名] 青童峰
[作者] 樓異,字試可,宋代鄞 (今浙江四明) 人,元豐間進士,曾任登封縣令,寫有《嵩山二十四詠》,歌詠太室24峰,此為其中一首。
[注釋] ●青童峰:在中岳廟上方黃蓋峰東北,遠看象青衣童子,故名。作者寫此峰象發(fā)髻高聳的仙女,身穿翠綠輕軟的羅衣,雙手還捧著仙書,這樣把神話傳說與寫景結合起來,甚為動人。
名山都不見真形,萬仞盤盤入杳冥。
安得云間騎白鶴,下看三十六峰青。
[詩名] 望少室
[作者] 許安仁,字子靜,交河(今屬河北省) 人,金大定七年進士,曾任河南府知事。
[注釋] ●杳冥:天空。●白鶴:相傳古時仙人曾騎白鶴凌空。
地僻人煙斷,山深鳥語嘩。
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
綠映高低樹,紅迷遠近花。
林間見雞犬,直擬是仙家。
[詩名] 少室南原
[作者] 元好問
[注釋] ●地僻二句: 說這里人煙稀少,“地僻”、“山深”,由于山路幽深,了無人跡,故而百鳥爭鳴,十分喧囂,這一對比,突出了少室南原的荒僻。●清溪二句: 亂石如齒,溪水沖過,發(fā)出響聲。陽光下,藤蔓萌生。●綠映二句:凡樹皆綠,是花皆紅,樹有高低參差,花有遠近迷明,近處分明,遠處迷茫,兩句對仗極佳。●林間二句: 忽然見林中有雞犬人煙,真懷疑這是不是仙人之居。此句有 “鳥鳴山更幽” 之妙。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鄰。
石開曾出啟,岳降再生申。
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馨。
豈知巢許窟,多有濟時人。
[詩名] 嵩山
[作者] 顧炎武,本詩通過描寫嵩山頂天立地之勢,抒發(fā)民族自豪感,表達了對不甘屈從異族統(tǒng)治而隱居山林的志士能人的敬意。
[注釋] ●位宅:位居。●中央正:在中原的正中。●石開句: 傳說禹治水時,為開通嵩山西北的轘轅山,曾變作一只熊,其妻涂山氏羞慚而離去,在嵩山下化為石人,石裂而生啟,啟后來繼承禹王位而為夏代君主。●岳降句:傳說嵩山顯靈,使申伯降生人間輔佐了周文王。●巢許:傳說堯代有巢父和許由曾隱居山穴,堯想把君位傳給他們,他們堅持不受。●濟時人: 有濟世之才的人。
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
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
[詩名] 望嵩山
[作者] 呂守增,河南新城人,清雍正年間進士。
[注釋] ●髻鬟:婦女的發(fā)髻,盤圈堆起,呈圓錐形。●虛無縹緲:似有似無,一切都分辨不清。
故步嵩高最上頭,晴光萬里望中收。
西臨華岳三峰直,北俯黃河一線流。
嵐趁輕霞疑翠幙,云邁曉日結層樓。
天池勺水題詩罷,乘月還同玉女游。
[詩名] 望嵩高
[作者] 郜錦,清代河南登封人。
[注釋] ●故步:特意登上。●望中收:盡收眼底。●華岳三峰:據(jù)郭緣生《述征記》載:“華山有三峰: 芙蓉、玉女、明星也。”嵐: 山中霧氣。●天池:在中峰頂,嵩山勝跡之一。●勺:舀取。●玉女: 仙女。
嵩高峻極接穹蒼,俯視中州亙八荒。
洪水消亡開禹甸,莽原生息出殷商。
山呼幾陣迷雄主,大酺連天醉女皇。
達摩秦王傳說在,只今惟見旅游忙。
[詩名] 詠嵩山
[作者] 姚雪垠,當代作家,著有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等。
[注釋] ●中州:中原大地,尤指河南之野。●洪水句: 言當初大禹治水,制服洪水,才開出今日之遼闊平原。“禹甸”即指中原之地。●莽原句:古代殷商即在今之中州之地建國,商民在此生息。●山呼句:言漢武帝上嵩山聽見高呼“萬歲”聲,使武帝十分高興。見前吳融《望嵩山》注。●大酺句:帝王宴飲稱為大酺。此句指唐時武則天在登封“石淙會飲”事。周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武則天在嵩山石淙大宴群臣,今崖石上仍刻有張易之撰寫的《秋日宴石淙序》。●達摩:指達摩面壁事。●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未登基之前其父高祖李淵封之為秦王。此處指少林寺十二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上一篇:關于描寫《四川省·峨眉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四川省·巫山十二峰》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