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靈一《棲霞山夜坐》唐山水詩鑒賞
釋靈一
山頭戒壇路,幽映云巖側。
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蘚色。
松風靜復起,月影開還黑。
何獨乘夜來,殊非晝所得。
棲霞山,原名攝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此詩描繪棲霞山夜晚的幽靜景色。
“山頭戒壇路,幽映云巖側?!苯鋲沁M行齋戒的場所。這兩句寫山頭通往戒壇的小路,在月色映照下,隱隱約約蜿蜒在云巖之側。深夜的棲霞,給人的第一個感覺便是它的幽,故這里以“幽”統攝全篇。下面“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蘚色”即承“幽”而來。以寫“青石”、“苔蘚”在夜色中的朦朧色調與靜謐形態把清幽的境界進一步烘托出來。一個“四面”、一個“一峰”,極有真實感。夜幕之中,一切細小、具體的景物都被夜色所吞沒,只有大輪廓的四面青石、一峰苔蘚還可使人隱隱感覺到它的存在,故這里以大塊的青色、翠色加以涂抹,首先從視覺上就造成幽靜的畫面。五六句“松風靜復起,月影開還黑”,則是以動寫靜,以明寫幽,通過深夜獨坐山中時所能感受到的自然景物的微妙變化,把山中之幽、山中之靜寫出來。松風,當然不是能吹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狂風,這里當指松林間的微微清風。微風究竟何時起又何時停,本不易覺察,而詩人憑著松針晃動的模糊松影,憑著對微風拂面的細膩感覺,更憑著自己清靜淡泊的心境,捕捉到了它,感覺到了它; 并且還發現,隱在薄云之中的明月,不時掀開面紗偷看一眼棲霞,又害羞地拽上。這一點點靜中之動、幽中之明,寫得很有韻味,非但沒有破壞幽的整體境界,反而顯得山更幽更靜了。這里,詩人的心境與大自然中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又互相渲染的。
最后兩句 “何獨乘夜來,殊非晝所得”,說自己之所以要夜晚獨坐山間,不為別的,只為這清幽之境唯有夜間可得。詩人為僧人,他從夜之靜坐中或許悟出了什么禪理,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筆下所描繪的棲霞山夜色和夜色下的棲霞,不一樣也是“殊非晝所得”的山水美景么?
上一篇:張問陶《柳溝》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維《欒家瀨》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