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
鳴鞞入嶂口(2),汎舸歷川湄(3)。
尚想江陵陣(4),猶疑下瀨師(5)。
岸廻帆影疾,風逆鼓聲遲。
萍棄沾蘭槳,林花拂桂旗。
弓鳴蒼隼落(6),劍動白猿悲(7)。
芳樹吟羗管(8),幽篁入楚詞(9)。
全軍多勝策(10),無戰在明時(11)。
寄謝山東妙(12),長纓徒自欺(13)。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1)邕州:治所在今廣西南寧市。
(2)鞞:同鼙,古代軍中所擊的小鼓。嶂:似屏障的小山。
(3)舸:大船。湄:岸邊。
(4)江陵陣:指三國時曹操統兵數十萬自江陵順長江東下伐吳的強大陣勢。
(5)“猶疑”句:謂懷疑漢下瀨將軍下蒼梧的軍隊是否比得上我們。下瀨(lài);漢將軍名號。《漢書·武帝紀》:元鼎五年,“甲爲下瀨將軍,下蒼梧。”
(6)隼:鳥名,鷹類中最小者。
(7)“劍動”句:意謂戰士的劍術高明,一揮劍連善劍術的袁公變成的白猿都悲懼起來了。白猿:《吳越春秋》卷九載越王勾踐曾聘請一位善劍的處女前來王都。處女在途中遇一老翁,自稱袁公,以竹竿與處女比試劍術。后來這老翁飛上樹梢,化爲白猿。
(8)芳樹:古饒歌名。饒歌,軍樂。羗管:即羌笛。
(9)幽篁:深遠陰暗的竹林。入楚詞:屈原《九歌·山鬼》有“余處幽篁兮不見天”之句。詞,同辭。
(10)勝策:即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日勝算。
(11)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12)謝:告。山東:指太行山以東的地方。妙:指妙年,即少年。
(13)“長纓”句:意謂漢朝終軍向武帝請長纓繫南越王致之闕下,只是自欺罷了。
李嶠
李嶠(公元六四四——七一三),字巨山,唐代陳州贊皇(今河南贊皇縣)人。二十歲舉進士。初授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酷吏來陵臣構陷狄仁杰等,嶠爲申冤,觸怒武后,貶潤州司馬。后召爲鳳閣舍人。則天圣曆元年(公元六九八),與姚崇同爲宰相。中宗復位,貶豫州刺史,未及行而改通州。數月,召還爲吏部侍郎,不久遷吏部尚書。神龍二年(公元七○六),以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加修文舘大學士,監修國史,封趙國公。睿宗即位(公元七一○),貶懷州刺史;玄宗即位(公元七一二),再貶盧州別駕。卒。高宗時邕(治所在今廣西南寧市)、巖(治所在今廣西玉林市)二州叛,嶠以監察御史監軍,入洞諭降,因有此作。嶠富才思,善詩文,早年與駱賓王等齊名,后與蘇味道并稱蘇李,又與崔融、蘇味道、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爲文章宿老,爲學者所宗。原有集,又有《雜詠詩》,并散佚,明人輯有《李嶠集》行世。
朝代:唐代
籍貫:河南贊皇
上一篇:劉克莊《書堂山》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丘浚《凱歌十首(時韓雍破大藤峽賊 )》邊塞征戰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