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塞外雜詠》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林則徐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這首即景抒懷詩,是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到廣東查禁鴉片后,被朝廷革職,遣戍伊犁之時(1842)所作。憤懣之情以曠達語出之,雄麗蒼涼,渾若冰清玉潔的胸襟中自然流瀉而成。
起句雄奇: 天山萬峰聳立,峻峭如朝臣手中的玉笏,加上冰封雪積,又瑩潔得宛若瓊瑤美玉。如此高聳云天的峰巒,卻毫無倨傲冷漠之態,它們是如此多情,在我謫戍天涯的寂寞寥落的途中,百般殷勤地充任向導。這一筆體物傳神,把廣漠險峻的山巒萬物情感化和靈化了。在雄偉的起勢之余,附以這種靈秀的移情筆致,遂使文氣舒展從容,不拗不迫,而婉曲多姿。“寂寥”,乃是一個愛國名臣獨挽狂瀾之時的孤獨感。對于權貴媚敵,忠介者無端遭受貶謫,詩人的胸間何嘗沒有抑郁不平之氣?但是此心可表之日月,無庸愧對山川,面對著不受世態炎涼所動的冰清玉潔的天山群峰,何妨引之為我西行的友伴。于此,詩人沒有韓愈貶謫潮州之時那種“云橫秦嶺”、“雪擁藍關”的猶豫戀棧情緒,而在孤獨悲涼之處,隱含著一種浩然正氣。
唐人詩云: “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但是,林氏在這春風不度的洪荒廣漠之中,卻與山靈結為知交。他們有共同的處境,有共同的命運。他們一樣被遺落在疏野荒寒之地,他們一樣晴雪滿頭。這種“共難消”的“滿頭晴雪”,是一個具有多層內涵的意象:它既實指著漫山遍野的積雪,又象征著詩人的兩鬢霜白和蓋頂的沉冤。然而詩人對于這一切,以“晴”字寫之,以“笑”字待之,其間有自嘲自慰,也有自尊自重之意。當詩人呼喚出永恒的山靈,相視而笑的時候,盡管他感受到人生易老,沉冤難白,卻依然未改其磊落而曠達的胸襟。
這就是這首絕句富有啟悟力的意境: 人生如寂寥的西行一般具有難以排遣的孤獨感和悲涼感,但是面對冰雪晶瑩的群山,面對永恒不滅的山靈,人生又于孤獨中有了伴侶,于悲涼中有了笑意。盡管面對逆境,生命也在放射著光輝。
上一篇:盧仝《喜逢鄭三游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韋應物《夕次盱眙縣》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