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
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聲亦斷腸。
在中國古典詩歌各體中,竹枝詞是一種頗為特殊的體裁。它起于盛唐之前,本是流傳于巴山楚水間的一種民間山歌。歌時人們手執竹枝翩翩起舞,故有“竹枝”之名。中唐前后,以劉禹錫為代表的一些喜愛民間文學的文人開始擬作民歌體的竹枝詞,使之成為一種即景抒情、題材自由,而形式又比較工整的近乎七絕的詩體。這種詩體在宋代以后大受文人們的青睞,明代何景明所寫的這首竹枝詞,便是那成千上萬篇同樣題目的詩作中的一首。
很難說何氏的這首詩在同類作品中堪稱一流,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則無可否認。唐代寫竹枝詞最有名的劉禹錫,他最出名的一首竹枝詞是:“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庇迷~雖然含蓄,但明顯地是首情歌。后代許多人寫竹枝詞,也都以情辭為主旨。例如元代的楊維楨寫《西湖竹枝詞》,唱的便是:“湖口樓船湖曰陰,湖中斷橋湖水深。樓船無舵是郎意,斷橋無柱是儂心?!焙尉懊鲃偛煌倪@首竹枝詞,詠嘆的并不是那柔情萬千的愛情,而是秋風蕭疏中的行旅?!笆孱^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逼鹗字摫阋云喑统恋墓P調展現行旅的場景:十二峰也就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山十二峰,時值深秋,放眼望去,群山間秋草荒涼,杳無生機。這一重秋景已讓人覺得夠沉重了,偏偏作者在這上又加了一重夜景,那壓抑的氣氛幾乎讓人難以承受:“冷煙寒月過瞿塘?!鼻镆估铮L江里彌漫著層層陰冷的煙霧,天穹上掛著一彎寒月,在這樣的背景下孤獨的行旅者卻要冒險舟渡瞿塘峽,結局會是怎樣呢?真是難以想象。但作者似乎關注于那行旅者的,并不是渡峽的險峻,而是水行的孤獨。所以接下來后一聯所寫,便給人一種更為悲涼并且更為纖細的感覺:“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聲亦斷腸?!鼻鄺鹘?,又稱青楓浦、雙楓浦,在今天湖南瀏陽縣瀏水之中。這個地名在古代多被借用來指遙遠荒僻的水域,如唐代張若虛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便是。何氏這首描述長江風情的竹枝詞里出現這一地名,自然也是借用,用以表現那孤舟中的行旅者處在一個非特定的荒涼之地;但由于這一地名的代代相傳的特定含義,這種借用又給這首竹枝詞添上了一層文字之外的悲寂色彩。正因為有了這層悲寂的色彩,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才不是無從著落的——雖然行旅之人沒有聽到三峽里那帶有的凄苦無比的猿啼聲,他的內心卻早已受這秋夜之景的感染而愁腸欲斷了。自然,作為一位喜歡摹古的詩人,何景明之所以構思這樣的意象作為本詩的終結,也不是沒有受到前代作品的影響,酈道元《水經注》中所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古歌謠,可以說是這句詩的基本出發點,不同的是何氏能入也能出,最終稍反其道而行之罷了。
上一篇:于謙《石灰吟》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攀龍《挽王中丞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