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入長溪境》宋山水詩鑒賞
王十朋
老矣倦游宦,入閩如山川。
三山疑隔海,九嶺類鉆天。
種稻到山頂,栽松侵日邊。
溪長水無盡,前更有清泉。
長溪在今福建霞浦南。王十朋晚年曾任泉州知府,這首詩是他赴任途中的記行之作。詩中描寫了長溪的山川景色。
首聯(lián),總寫自己老年入閩做官,頗感厭倦,并以 “山川” 二字總攜后面六句。
中間兩聯(lián)描寫入閩后所看到的山景。長溪位于閩東北,山丘起伏,連綿不斷,作者年老游宦,長途跋涉,甚覺不堪。走過 “三山”,似覺步入山的海洋,群山難盡; 面對“九嶺”,又覺得山高猶如“鉆天”。第三句寫山之多,第四句寫山之高。“疑”“類” 二字,回應(yīng)首句,寫出作者的 “老” 之態(tài)、“倦”之情; “隔海” 比喻貼切,不僅寫出山之多,山巒起伏,如海中波濤,也寫出路之遙,如渡海過洋。“種稻到山頂,栽松侵日邊”,緊承上兩句,寫閩東北山區(qū)的風(fēng)光。“種稻” 句承“三山”句,水稻一般生長在平洼有水的地方,可是長溪是山區(qū),多山少原,只好植稻山上; 而且長溪又近海,降雨量充足,氣候潮濕,即使山頂,也可圍田種稻。“栽松” 句承“九嶺” 句,謂山間松樹,郁郁蒼蒼,一直長到直插天際云間的高山之巔。四句勾勒了一幅頗具地方色彩的奇特景象。
最后一聯(lián)描寫入閩后所見水景,與首聯(lián)的“川”字遙應(yīng)。長溪多山近海,雨量充足,必然會形成溪多的特點(diǎn),故福建素以水力資源豐富而著稱。作者進(jìn)入閩境,讓他體會到異地情趣的首先是山,其次就是溪。溪水長長,漫無止盡,清清泉流,汪汪而出。詩寫到此,我們覺得長溪境內(nèi)的山水景色并不令人生厭,那綿綿丘陵襯托崇山峻嶺,山頂?shù)咎锱c日邊松樹又層次分明,山景與水景相濟(jì)相映,別有風(fēng)趣。“溪長水無盡,前更有清泉”,作者大概也為這奇特景象所感染,一掃嘆老倦游之情,沉醉于尋溪問水的欣喜之中。
我國古代的寫景詩,一般都融情于景,這首詩首句就直抒其情,這在寫景詩中是不多見的。作者這樣寫,表面上顯得直露少含蓄,卻為后文的沉迷山水打下一個小小的埋伏,使平平的記行之詩有了波瀾起伏。
上一篇:李東陽《九日渡江》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