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長亭怨慢》·姜夔
姜夔
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從詞前小序可知,作者是因柳色依依可憐而起興,由楊柳想到許多離人的別情,從一般的離情再想到自己,回想同自己的戀人分手,戀人又如何囑咐自己,然后仍舊歸結到“人何以堪”這層意思。逐層推展,章法回環,情與景交融互浹,很能引人尋味。
因柳而想到戀人,這里面當然有些“本事”。夏承燾先生認為姜夔曾經客游合肥(今安徽合肥),遇見勾欄中姊妹二人,彼此相戀。這首詞是他離開合肥在道中所作。因此詞的開頭描寫的春景也就染上旅人在外的特有的情感。那些拿來贈別送行的楊柳枝條,分明映出了合肥戀人的身影。
再回過頭來遠望江上:彎彎曲曲伸到遠處的河浦,襯上浩渺的一派江水。那些映著夕陽的各種各樣的客船,掛起高帆,那么匆匆忙忙,又那么零零亂亂。
柳枝是情人贈別之物,去帆載著客子的哀愁。景色中就這樣藏著感情而顯得不露痕跡。這卻是姜夔風格的特色。
下面,從折柳的事再跨進了一步。照說,看人們傷離泣別次數最多的,莫過于站在長亭附近的柳樹了,為什么它又不曾長出白頭發來?為什么它還這樣青蒼翠綠,冷冷地瞧著別人傷離泣別,卻一點兒也無動于衷!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便是怨楊柳的無情了。
上片,一片別離之怨;轉入下片,便是一片追憶。
換頭一韻就是追憶同戀人在合肥分手。合肥戀人的影子還恍在目前,但合肥城郭在哪兒呢?進入眼簾的只有無數亂山。但臨行之際,那段傷心的光景卻依然盤繞在心底和眼前。
下面用“韋郎”、“玉環”來代自己及戀人。韋郎、玉環,《云溪友議》載,韋皋和青衣玉簫有情,別時相約七年后再會,贈以玉環為記。至八年,韋不至,玉簫因絕食而死。后韋皋得一歌女,面貌和玉簫極相似,中指有肉隱起如玉環。人以為即玉簫再世。
他望著千絲萬縷的柳條,好像都化成了自己心上的離愁,這千絲萬縷的離愁,便是拿世上最快的剪刀,也是剪不完剪不盡的了。
唐人賀知章說: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杜甫說: “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但是離愁難剪這意思,是出自李后主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姜夔把幾種構思糅合在一起,就寫出了結尾那兩句話。
上一篇:王沂孫《長亭怨重過中庵故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劉克莊《長相思惜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