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潘耒·峽江》原文賞析
峽江山對鎖,不覺有江來。船向羊腸出,城臨虎穴開。燒畬穿嶺急,水碓攏云回。客鬢先秋白,何煩一葉催?
長江自四川奉節縣瞿塘峽以下,稱為峽江。高山夾峙,水流洶涌,為船行最險處。這首《峽江》詩通過對峽中形勢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在峽江游歷的觀感。
“峽江山對鎖,不覺有江來。”起首二句恰如清人沈德潛《清詩別裁集》所云: “一起,峽中形勢寫盡,此下直如破竹。”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重巖疊嶂,仰之則青天如夾,俯之則長江若鎖,本詩以一“鎖”字,準確地將峽江一帶而且將整個長江三峽的形勢特征展示出來。李白曾置身三峽之中,仰視如削的山峰,禁不住呼出了“巫山夾青天” (《上三峽》)的吁嘆聲,由于兩岸青山高峻之故,詩人此一時刻的感官注意力往往不在江水,而在捫參歷井的高山。分明是乘舟江行,卻道“不覺有江來”,不是不知道江從何出,而是沒感覺出江水洶涌而來。
以下兩聯詩皆從“不覺”二字承轉。羊腸,謂道路狹窄迂回。這里形容水路之狹曲。虎穴,通常比喻危險境地。這里指白帝城形勢險要若臨虎穴。燒畬即燒榛種田。在播種之前將田中草木燒去,以作灰肥。峽中古習,即采用刀耕火種方法耕種田地。水碓是利用水力旋動的舂米設備,亦稱連機碓。“其水輪軸長可數尺,列貫橫木,相交如滾搶之制。水激輪轉,則軸間橫木,間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晉書》)。詩人在江上極目遠眺,見峽中民人燒畬穿嶺,水碓輪轉,呈現出百姓勞作辛勤之狀。
“客鬢先秋白,何煩一葉催?”詩的末聯以情收束,流露出他鄉客的苦楚。古人說: “一葉落知天下秋。”詩人則用加倍的手法道:我的頭發白得比秋天還早,又何煩落葉相催迫呢?旅愁與傷逝之感匯流,使全詩不只以寫景見長,抒情也很深厚。
上一篇:古詩《黃景仁·少年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耶律楚材·己丑對雞鳴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