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陽朔山水奇絕》宋山水詩鑒賞
李綱
輟飯支頤看翠微,人間應見此山稀。
無從學得王維手,畫取千山萬壑歸。
這首詩以側面烘托的手法描繪出陽朔山水迷人之處,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瑰麗河山摯愛之情。
詩人 一開篇即用“輟飯支頤”的動作細節,活脫脫地勾畫出自己如癡如醉的神態; 接以 “看翠微”,點出自己為之忘情的原因。詩人泛舟漓江,江上綠水如藍,又如明鏡倒映云天; 沿岸青山似黛,奇峰林立: 躍躍欲斗的“雄雞”,倒映江中的 “凈瓶”,含情凝視的 “望夫少婦”,奮蹄馳騁的 “九馬”,含苞欲放的“碧蓮” ……這條絢麗多姿的大自然的藝術長廊,令詩人目不暇給,不知不覺停了箸,支起頤,并進而發出 “人間應見此山稀”的贊嘆。一個“稀”字,緊扣住題目“奇絕”二字,表現了作者對“甲桂林”的陽朔山水的高度評價和熱烈贊美,正是詩眼之所在。
詩人在飽覽陽朔那令人陶醉的奇山秀水之時,很自然地想把眼前的美景變成永久的記憶; 詩人又是被貶往瓊州,路過此地的,難卜的前景使這一愿望變得更加強烈。于是他抱怨自己“無從學得王維手”,不能“畫取千山萬壑歸”。在這無聲的嘆息中,詩人對所觀景色的摯愛、贊美之情,無疑又平添了幾分。這兩句也說明,作者所寄情的,決不僅僅是一山一水,而是陽朔山水這個群體,第二句的 “此山”,指的自然是“千山萬壑”的陽朔群山。可見,這首詩表現了詩人觀賞桂林到陽朔沿岸秀麗風光后的獨特、深刻的感受,并非憑空而來。
全詩寫陽朔山水,只用 “翠微”二字點染 一筆,卻側重于表現自己觀賞山光水色的神態和主觀愿望,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這里“千山萬壑” 的奇絕。這是一種虛寫的手法,雖略嫌不夠具體真切,但從詩人那忘情的神態和由衷的贊嘆中,我們仍能感受到這如詩卷,如畫廊,神姿仙態的陽朔山水美的無限魅力。
上一篇:韓愈《閑游》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張問陶《陽湖道中》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