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唐山水詩鑒賞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谷口的春色曾是多么迷人: 黃鳥百囀,辛夷盛開,杏花吐艷……這燦爛明媚的春光給詩人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記憶。然而當詩人在暮春時節(jié)重返故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以往黃鳥婉囀親熱的叫聲已變得稀稀落落,再沒有那么熱鬧的歌唱了,而辛夷花也早已凋謝一盡,眼前只剩下紛紛墜落的杏花還在漫天飛舞。這是一幅多么令人傷感、惆悵的圖景。一個“殘”字,一個“稀”字,一個“盡”字,一個“飛”字,極為貼切傳神,既寫出春光易逝、好景難駐的黯淡冷落的境界,又傳達出詩人面對此情此景的無限惆悵和迷惘。
接下去,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思路繼續(xù)沿著惜春傷春的老套子去抒發(fā)感慨,而是轉(zhuǎn)換視野,眼前一亮,驚喜地發(fā)現(xiàn)當初小窗下的片片幽竹仍是昔時模樣: 蒼翠俏拔,亭亭玉立,灑出一片清蔭,仿佛在等待著詩人的歸來。這怎能不叫詩人心頭一熱,驚喜萬分呢! 于是,“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簡直是脫口而出,道出了詩人對幽竹品格的由衷敬意和無限深情。這兩句,才是這首詩的靈魂。
惜春傷春,本是前人幾乎寫濫了的題材,多半都是借寫暮春殘景寄托時光易逝的感慨。而這首小詩卻能別開生面,獨辟蹊徑,由黃鳥、辛夷、杏花的隨春殘敗與清竹的始終“不改”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一種堅韌不屈、絕不隨波逐流的人格精神。這就使得這首小詩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傷春之作,而能以它深刻的寄寓、崇高的境界、渾融的意境給人啟迪與美的欣賞。
上一篇:馬桂遜《暮春吟》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朱?《月湖夕照》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