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過分水嶺》唐山水詩鑒賞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分水嶺”,《十道山川考》: “秦州隴城縣有大隴山,亦曰隴首山。清水縣小隴山,亦名隴坻,又名分水嶺。”因隴水和略陽川均源出隴山,二水東西分流,下流同流入渭水,故名。本詩題為“分水嶺”,但詩并沒有寫分水嶺,而是寫過分水嶺時所遇見的,發源于分水嶺的溪水。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這兩句寫詩人與溪水結伴同行的情景。“溪水”,點明詩所抒寫的對象,“有情”則點明“溪水”之所以值得描寫的原因。“入山三日得同行”,具體敘寫了無情溪水的“有情”表現。溪水本無情,但在此時此地的詩人心目中,她卻是如此多情,連日來都能和詩人形影不離,結伴“同行”。詩人這種特殊感受,正是他旅途極度寂寞的曲折反照。“入山”,說明詩人是逆水而上,方向與溪水正好相反,事實上并非 “同行”,但畢竟一路相伴,在詩人的感受上又確實是“同行”。“得”字更把詩人得伴同行的喜悅之情寫得維妙維肖。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這兩句寫詩人和溪水惜別的情景。“溪水”本是無情物,但經過三日的朝夕相處,彼此卻“似”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旅途無伴,寂寞難堪,深山野徑,艱苦備嘗,難得溪水一路“同行”,使寂寞的心靈得到慰藉,終于到了分水嶺的“嶺頭”。旅人正沉浸在滿意、幸福之中,然而好景不長,此時此刻,詩人才忽然領悟,這個“嶺頭”不正是有情“溪水”要和自己分手告別的地方嗎?頓時莫名的孤獨感便更加強烈地涌上心頭,因而便很自然地從內心深處爆發出了與溪水“惜別”的強烈感情。但這種強烈的“惜別”之情,詩人不說是自己的,卻說是“溪水”的。說她為離別竟“潺湲一夜”,直到天明。感情是那么真摯,那么深沉,使人有心在此間,余音不絕之感。“惜別”二字,既和貫穿全詩的詩眼——“有情”互相呼應,又為“同行”暗補一筆。可謂達意精妙,情味無窮。
把無情物當作有情物是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構思。分明是人沿溪走,卻說是溪隨人行,分明是人對溪水有情,卻說是溪水對人有情,分明是人對溪水惜別,卻說是溪水對人惜別,分明是人因惜別而一夜不眠,卻說是溪水為惜別而一夜“潺湲”。經詩人這么一騰挪變化,就把旅人無伴獨行的內心孤寂,深刻而細膩地描摹出來了。這樣寫并不是無病呻吟,故弄玄虛,這正是詩人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感受。每一個有這種生活經驗的人,都可以領會到詩人這種微妙而真實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元德明《過鳳凰山》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曹勛《過太行》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