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明《過鳳凰山》金、元山水詩鑒賞
元德明
鳳凰聞說似天壇,北去南來馬上看。
想得松聲滿巖谷,秋風無際海波寒。
元德明是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的父親,家居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詩的原注稱鳳凰山在雁門(今山西代縣),與秀容相距不遠。只是山的確定位置,為何而名鳳凰,皆因史料湮缺,無從查考了。詩中的“天壇”,是位于河南的王屋山的主峰,相傳為黃帝軒轅氏設壇祭天祈雨之處。天壇兩翼,東有日精峰,西有月華峰。兩座峰嶺逶迤相對,猶如一雙奮力鼓動的翅膀,要將天壇送上九霄。或許鳳凰山也正因為山形與此相似而得名?
“鳳凰聞說似天壇,北去南來馬上看。”作者聞說鳳凰山與著名的天壇峰相似,久已心向往之。今日得過此山,心情十分欣喜,故驅馬繞山行,多方細打量。鳳凰山與天壇究竟象還是不象,詩中沒有明確回答,但我們可以從“北去南來馬上看”的描寫中,體會出作者觀賞著鳳凰山時的喜悅、驚奇乃至贊嘆的心情。
元德明其人,性格頗類陶淵明。元好問說他“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未嘗一日不飲酒賦詩” (《中州集》卷十)。陶淵明向往遠古淳厚之風,曾說: “五六月中,北窗不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元德明因鳳凰山似天壇峰而仰慕不已。他至鳳凰山而想天壇,由天壇而遙想黃帝軒轅氏,對上古時代的“鼓腹而游,含哺而戲”的逸然之樂的憧憬神往隱然于字句間。“想得松聲滿巖谷,秋風無際海波寒。”作者佇立鳳凰山上,神思馳騖,冥想悠悠,陶然自得,大有不知今世何世之感。然而,瑟瑟秋風,陣陣松濤,喚回了他的思緒。軒轅氏的時代已不復存在,眼前唯有這高聳的鳳凰山。秋風在無邊的高原上輕嘯,吹動著寒冷的水波,卷起山谷間的林濤,仿佛在訴說著詩人心中的悵惘凄涼。
這首詩語言明快,含意深長,風格質樸剛健,顯示出北方高原士人豪爽而深沉的氣質。
上一篇:高翥《過臨平》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溫庭筠《過分水嶺》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