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陰鏗
依然臨江渚, 長望倚河津。
鼓聲隨聽絕, 帆勢與云鄰。
泊處空余鳥, 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 釣晚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 江漢與城闉。
〔劉光祿〕指劉孺。曾任光祿卿?!补穆暋抽_船時敲鼓之聲?!簿]〕釣絲?!渤情?yin)〕城曲。
這首詩寫到江邊渡口送別友人,因遲到未及相見的悵惘、依戀之情。從詩題看,送行的地點、人物、事件及結果均已寫完,似乎再無詩可寫。但陰鏗是 一個“苦用心”的詩人(杜甫語),由于他精心構思,仍然寫出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
全詩十句,正面寫“江津送劉光祿不及”的,只是開頭兩句。由于遲來一步,友人的船已離岸駛遠,自己懷著依戀之情面對江邊小洲,在渡口久久佇立遠望。這兩句用一系列動詞如“臨”、“望”、“倚”,勾畫出送行人的身影,表現其悵恨、依依之情。以下六句緊緊扣住“依然”、“長望”、“倚河津”等詞語鋪寫,從不同的角度抒寫離情。
“鼓聲隨聽絕”二句,從聽覺與視覺方面寫友人的船漸行漸遠的情景。古時候開船,打鼓為號。初時還能聽到船上的鼓聲,隨著船的遠去,聲音慢慢消失。長望中,船身漸漸看不清了,只見帆與云接,船已駛向水天相連的遠方。聽覺與視覺的變化,寫出詩人眼巴巴地看著船駛遠,寫出詩人的“長望”和對友人的深情。后來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該是從這里受到啟發又有所發展的吧。
“泊處空余鳥”二句,寫送行處環境的冷落。剛才開船之時,不免動亂一番,驚散了群鳥,眼下船去岸空,鳥又回到岸邊,空蕩蕩的泊處只有鳥在活動,而友人的船不在了。離亭上送別的人均已走散,只剩下作者一個人未走,此情此景,通過鳥與船的對比、人與己的對比,抒寫了詩人久久不忍離去的“依然”之情。
“林寒正下葉”二句,從時間的變化上寫自己悵然不歸的心情。天色漸晚,秋風蕭瑟,寒林中的樹葉紛紛飄落,晚釣的漁人也要收拾釣絲回家,暮色蒼茫中詩人仍佇立不歸,其內心之孤凄、悵惘,對友人離去的惋惜、不舍,盡在不言之中。
最后兩句卒章顯志,點出與友人分別的悵恨?!敖瓭h”是友人所去之地,“城”是自己歸去之地,詩人責問命運之神:為什么讓友人跟我相背遠離,一個要回到城里,一個要遠去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江漢呢?看來,“送行不及”只是詩人悵惘的表層因素,其內心深層的原因還是不愿與友人分手。這種點染之法使詩的感情不僅更為集中,而且有所深化。
上一篇:《水調歌頭·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游子吟·唐·孟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