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①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②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③欲將心事付瑤琴。④知音少,弦斷有誰聽。⑤
【注釋】 ①蛩(qiong窮):蟋蟀。②月朧明:月光微明。唐元稹《嘉陵驛》詩“野花撩亂月朧明。” ③舊山:指故鄉(xiāng)。當時作者的故鄉(xiāng)河南被金兵所占領,不能回歸,故下文說“阻歸程”。④瑤琴:琴的美稱。⑤“知音”二句:用鐘子期為伯牙知音典故,慨嘆自己的壯懷無人理解。《呂氏春秋·本味》載:春秋時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從琴音里能聽得出他心里所想的是高山,還是流水。后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譯文】 昨夜蟋蟀不斷地凄涼叫鳴,我夢中正在千里外的中原馳騁。叫聲驚醒了夢境,已是半夜三更。披衣起來獨自在階前徘徊,四周一片寂靜無人影,臥室外的月色慘淡微明。
我白發(fā)星星奮斗了半生,是為了成就事業(yè)建功名。故鄉(xiāng)的青松翠竹早已蒼老,心盼歸去,敵人的入侵擋斷了歸程。想彈琴訴說滿腹心事,但世間知音少,琴弦彈斷又有誰來傾聽?
【集評】 清·沈雄:“《話腴》曰:武穆收復河南罷兵表云:‘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暫圖安而解倒懸,猶之可也。欲遠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故作《小重山》云:‘欲將心事付琴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指主和議者。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閑白了少年頭,可以明其心事”(《古今詞話·詞話》上卷)。
清·王奕清等:“岳侯,忠孝人也。其《小重山》詞,夢想舊山,悲涼悱惻之至。”(《歷代詩馀》卷一百十七《詞話》)。
【總案】 紹興七年(1137),岳飛為湖北京西宣撫使,曾奏請?zhí)彳娺M屯江淮,欲乘金人廢偽齊劉豫之際,“搗其不備,長驅以取中原”,未獲許可。次年,王庶視師江淮,岳飛致書請戰(zhàn),說:“今歲若不舉兵,當納節(jié)請閑。”逢朝廷與金議和,又未能出兵。他的壯懷理想、軍事戰(zhàn)略,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支持,內心十分苦悶,遂寫下此詞抒憤。他誓死北伐中原,連在夢中也縈念著戰(zhàn)斗、懷念著故土家山,但“心事”無人理解,半夜“起來獨自”“行”的行動描寫,表現(xiàn)出內心的焦慮和沉重的孤獨感。欲戰(zhàn)不能.欲退而歸家山也不可得,展示出一代英雄的悲劇命運與被壓抑的心態(tài)。當時朱敦儒也慨嘆“知音少,天涯何處尋芳草”(《漁家傲》)、趙鼎亦時常“傷幽獨”(《雙翠羽》)、李綱也每每感嘆“誰是知心底”(《永遇樂》),孤獨與壓抑,是當時英雄志士們的普遍心態(tài)。英雄深沉的嘆息與他們的怒吼高歌,具有同樣震撼人心的力量。
上一篇:盧祖皋《宴清都初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珣《巫山一段云》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