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云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燭樹蠟煙輕,青琴醉眼淚泓泓。
李賀寫了不少酒詩,這就是一篇意象瑰偉、豪氣逼人、氛圍濃烈的飲酒詩。詩題套改樂府舊題而成。頭四句寫“秦王”武功,后十一句主體部分全是寫豪飲,主旨是通過飲酒寫一類個性。“秦王”者誰?注家或指定秦始皇、唐太宗,或謂影射唐德宗、憲宗甚至玄宗。按理“秦王”是專名,當有所指;以史驗詩,五位帝王無一切合。命題既晦,其命意命辭都難確解。李賀可能先不立題,就句湊篇,以致形成這一無法索解之謎。
詩中的“秦王”是位威猛冠世的霸主,乘時而起,征伐四方,從而擁有四隅之內一切疆土。他所到之處利劍寒光照滿蒼穹,災劫動亂過后的治平之世,功德與古代盛世相齊等。秦王威猛如神,橫空杰出,成了宇宙間的驍雄。詩人對之傾慕之至。“騎虎游八極”與“乘龍御天下”是不同類型的君主形象,二者“各有取義:一以文德為美,一以武功見長。”(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羲和為日之御,策之而使之行也。”在敘秦王以武力平天下中,嵌入“羲和敲日”一句,是作者的奇特想象,羲和由為日御車的仆夫,變作鞭日滾動的霸主; 日晶狀若玻璃進而推論敲必有聲。四句總寫秦王以蓋世勇武建不世功業,是下面飲酒場景的前提條件。
“龍頭瀉酒”至詩末句,筆酣墨飽地鋪寫豪飲荒樂,前后的思想傾向實不一致。大約古今王者,“靡不有初,鮮克其終。”騎虎仗劍取天下是權勢的勃發,如今以天下奉一身是物欲的膨脹。而古人最足盡歡的莫過于酒,四十斛容量的銅龍注酒,大會酒友,作長夜牛飲;琵琶錚錚,笙如飄雨,是女樂侑酒。美酒神昏,女樂情狂,飲者酣醉,喝月“倒行”,阻止白晝到來!這是全詩傳神之筆,是醉后狂語的口吻,更是專制淫威者的慣常形態!夜空顯出鱗次櫛比的銀云,天已經亮了;玉殿內外通明,然而宮人卻謊報才到“一更”。“花樓”三句是說,盡管天已大亮,醉后的妖姬麗女還一齊狂歌亂舞。她們身著半透明有紅紋的薄衣,香氣可聞,歌女發出尖厲的歌聲,曼舞變為大幅度的扭“跌”,齊向秦王舉杯祝酒:千秋萬歲!“嬌獰” “跌舞”是故用僻澀詞語形容“秦王飲酒”達于沸騰,一派恣情狂歡的失態情景。最后二句,突然轉熱鬧為冷語:宮女的醉眼注視著燭煙輕裊,燭淚自淌。顯然作者對此有所譏諷。
此詩將聲、色、光、味、舞姿、體香諸強烈感官刺激之情事,交織成絢爛濃厚的夜飲狂歡圖。詩中“秦王”既非圣君,也非暴君,他粗俗而雄強,政治上野心勃勃,生活中情欲強烈,盡情殺伐,縱情酒色,是位野性的豪杰,唐詩中的新形象。雖有結尾的冷眼一瞥,青年詩人總體上還是贊美他的。《長歌續短歌》有云: “秦王不可見,嘆息腸內熱。”內熱就是孟子所說: “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對一位帝室優越感極強的王孫,只能如此。
德宗性剛暴,好宴游。常幸魚藻池,使官人張水嬉,彩服雕靡,絲竹間發,飲酒為樂。故以秦王追誚之。(姚文燮《昌谷集注》)
上一篇:《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積雨輞川莊作·王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