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祿《華樓》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劉源祿
山下煙霞山上樓,丹梯躡足小勾留。
置身已在煙霞上,還有煙霞最上頭。
華樓是山名,在山東嶗山縣境內的嶗山之西北麓,山上巨石似樓形,故得名,為嶗山勝景之一。此詩寫作者在登華樓山中途小憩這一特定時間俯視仰望時所見華樓山之空間景象。
作者省略了從山腳起攀登至半山腰的艱難歷程,一落筆作者的視點已在半山停留之際。首句“山下煙霞山上樓”,套用宋人林升《題臨安邸》詩“山外青山樓外樓”句式,寫出華樓別致的風貌。因為處于山腰故可俯視仰望,俯視則見一片云霞繚繞,虛無縹緲,仰望則見山上巨石似樓,巍然矗立,下深上高,都具有一種崇高的美感。但詩首句并未明言作者已攀至山際,次句“丹梯躡足小勾留”才道出此意。這兩句實際是倒置,用意在于要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現華樓山高聳云天的形象,“丹梯”一詞源出南朝詩人謝脁《敬亭山》: “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丹梯”指山。“躡(niè聶)足”,踩腳,此有攀登意。“勾留”,停留。詩人之所以要在山中小歇,此時定當是汗水涔涔,氣喘吁吁,非要歇口氣,才能恢復體力。由此可以想見他前一段攀登華樓之不易。“勾留”是暫時的,故曰: “小”。但作者的目標是在“華樓”,要仔細觀賞這塊巨石的奇特風貌,因此盡管他此刻“置身已在煙霞上”,即已處于很高的地步,但還要繼續攀登,而朝山顛望去,“還有煙霞最上頭”,即山頂處仍然是煙霞彌漫,高不可測。這預示著前頭的征途更加艱難,雖然作者寫到此戛然而止,但我們可以想象作者還是知難而上了。
這首詩四句中三句出現“煙霞”的形象,這并不是重復的敗筆,而是有意為之。煙霞是美麗的,縹緲的,它為華樓增添了神秘感,又襯托著華樓的高度,同時它更是作者攀登華樓山的參照物。作者是在煙霞籠罩中上華樓的。他沖破了“山下煙霞”,又置身“在煙霞上”,還要攀登到 “最上頭”的“煙霞”。這使詩的筆墨相當集中洗煉,頗堪品味。
上一篇:王維《華岳》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崔櫓《華清宮》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