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坐敬亭山》唐山水詩鑒賞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座落于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縣)北十二里,又名昭亭山,是皖南著名的風景勝地。山間溪水洄繞,藤蔓交垂,蜚名海內的上品茶葉“敬亭綠雪”即產于此。當年謝朓在這里作太守時曾賦詩曰: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讬,靈異居然棲。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 天寶十二載(753),李白漫游來到宣城,孤獨與積憤縈繞著他。登覽敬亭山的時候,詩人恒久獨坐,與此山形成了特殊的感情,吟出了這首千古絕唱。
這首小詩有著某種神奇的力量,千余年來隨著讀者的增加不斷地生發出無窮的神奇。有人說它的秘密在于把山成功地人格化了,這話似乎只說對了一半。不錯,李白山水詩最大的特點正在于自然的充分人格化,他筆下的山水幾乎全屬有我之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李白創造了他自己的自然。然而這首詩應當別論,因為它除了山巒人格化的一面之外,還有更為側重的另一面,即詩人全身心的自然化。它是山與人之間的雙向會應,是彼此的自失和互相無保留的奉獻。這種感受可能人人都能夠體驗,并且必然千差萬異,唯有李白將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了,所以它得到千秋萬代的共鳴。也許這就是此詩神奇的秘密所在吧。
讓我們逐句地品味作品。首句 “眾鳥高飛盡”,山中喧鬧的鳥群朝夕與敬亭山相處,本來應親密無間的,但是它們卻鼓翼而去。“盡”字點明一只也未曾留下。第二句,“孤云獨去閑”,天上的孤云雖不喧鬧,然而它孤高自賞,沒有知音,所以悠然飄去,閑適自得。剩下一個詩人和巍然獨存的敬亭山,他們找到了真正的知己和朋友,所以“相看兩不厭”。詩人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注視著詩人,默默地,久久地,交流無窮無盡。語言無法傳達注視中傳遞的一切,語言與這種交流相比,真是太笨拙了。他們心會神合,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忘記了時間的飛逝,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這種體驗在人間大概只有心心相印的情人們才能具有。而情人們的交匯比起人與自然的交匯來,恐怕難及其寬廣與深邃了。詩人最后吐出一絕“只有敬亭山”,可謂意蘊無窮。“只有”二字純用口語,樸素無華,但是神妙到極點,也癡情到極點。詩人不僅僅說,我心中唯有敬亭山,別的事物都已消失;他還表達了這層意思:久坐之后,我覺得自己也不存在了,只感到身心已化為敬亭山的一部分,我把自己奉獻給了它,我就是敬亭山,“只有敬亭山”。
如果說李白最善于創造有我之境的話,那么這首詩表明,他同時也是善造無我之境的圣手。
上一篇:劉叉《愛碣石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司空圖《獨望》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