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宮詞》原文與賞析
顧況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精簾卷近秋河。
宮詞以宮女生活為素材,是古代詩歌的一個專體。其間涉及怨情的稱“宮怨”。這首詩不明題“怨”,詩中情景也似乎與怨無關。但讀來卻有味外之味。
玉樓天半,幾近九重,是宮中情景,不同于尋常的富貴人家。那么其上四起的笙歌,也非尋常舞樂,應是宮中的樂曲,所謂“此曲只應天上有”。“玉樓天半起笙歌”七字,就寫足了宮廷華貴氣象。次句進而寫宮嬪笑語,其樂融融。這笑語笙歌,由“風送”傳聞,大有“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之致。一個“和”字,含有多少開心與愜意。而下句“月殿影開”四字,既象是寫月出,寫天上廣寒宮(遙望只見其“影”);又象是寫月照,寫人間清暑殿(月夜故有“影”)。或者干脆是以模糊語言,將天人合一。末句中卷簾的主人公是嫦娥還是宮嬪,讀者也似乎有些混同莫辨了。承上二句看,這仍是寫宮中,“水精簾卷近秋河”,回應篇首的“玉樓天半起笙歌”,一以見宮殿建筑之高,二則見笙歌罷后更為澄澈的境界。在此清風明月之夜,宮中似乎只有歡樂,只有和諧,著不下半個兒“愁”字,起不了一絲兒怨情。它幽絕清絕,絕類廣寒。詩中清景,令人陶醉。
然而,“秋河”云云,又令讀者想到隔在兩岸的牛郎織女,聯想到夫婦的不得團圓。這是在我國具有的特定文化背景上必然發生的聯想。于是詩人又似乎在借此暗示和微挑著什么。叫人感到,即便是嫦娥吧,卷簾望河,也不免勾起“碧海青天夜夜心”; 何況活生生的女人,更何況女人中的“宮嬪”。看來這片歡樂和諧的氛圍,也就有了那么一點兒抑郁和不和諧的因素。似乎詩中隱隱有一個人在,這就是“宮詞”的女主人公,她或許在“宮嬪”之中,或許遙置別殿——那天半笙歌、風中笑語、月夜漏聲、簾外秋河都是她所聞所見。其所感呢?詩人不肯說。可無論她是得寵憂移,還是失寵愁生,對此天河,都不能無動于衷。尤其是后一種情形。這在詩中并非無跡可求: “月殿影開”,反見望月者之悵觸;“夜漏”不盡,又暗示長夜難捱;最有挑撥性的還是簾外“秋河”,使人想到佳期難逢,兩情阻絕。“近秋河”是寫景,又是微妙的抒情。如果這宮女是在別殿,長夜不眠,偶然卷簾,不意見此“秋河”,此刻又聞“風送笑語”,她將何以為情呢? 《紅樓夢》第十八回寫元妃省親,與母親、祖母嗚咽對泣,稱宮中為“那見不得人的去處”,真是一語道盡宮人心曲。聯想起來,最覺有味。
這首詩的佳處就在于,詩人著意地描繪著優美、明快、和諧的情景時,只用“聞夜漏”、“近秋河”等字面作不經意的暗示微挑,使得上述情景下自然流露出一點兒陰郁失調的內涵來,讓人細細品味,感受極深。這就叫“微婉”。
上一篇:《許渾·學仙(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建·宮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