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史《春山夜月》唐山水詩鑒賞
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這首詩描寫春山夜月之景。筆墨淡雅,意境清幽。
開頭兩句,扣緊題面,抒寫作者對春山勝事的鐘情與眷戀。“勝事”,即美事,這里指美景。“勝事”前面著一“多”字,則見出春山景物的無窮變幻,風姿異彩,各有千秋。唯其如此,才使詩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這兩句,起得平淡,內心感受直傾而出,但也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功力。正因“春山多勝事”,才逗出 “賞玩夜忘歸”,前后句之間有因果關系; “多勝事”與“夜忘歸”,對照體味,又寫出白天游興的濃厚,當然,這是虛寫,虛寫白天,實寫夜晚,引領出下面對春山夜月的具體描繪,統率全篇。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是作者用力最多,寫得最好,也是最得后人稱贊的句子。妙在何處?首先,二句相對,描繪出詩人忘情自然的神態。詩人完全為山間景物所陶醉了: 泉水淙淙,山花爛漫,他忍不住掬一捧清泉,采幾簇野花。“掬”字,“弄”字,固然寫出詩人接連發出的兩個動作,但更為重要的是勾畫出詩人對水與花百般愛憐的神態。泉水清涼澄澈,山花芬芳四溢,這自然是樂事; 而就在“掬水”與“弄花”的時候,詩人又驚喜地發現,水是那樣的清瑩,一輪月影竟然倒映眼前,而花又是那樣芳香,片刻間的撫弄,竟致芳香布滿衣襟。這是大自然向人類顯示的無窮魅力。江山風月本無常主,只要人們善于體察,隨時隨地都可以從中感受到美妙的情趣。兩句詩,寫出了詩境的層次感,表露了作者內在情愫在瞬間的驚喜變化。其次,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字字寫景,字字言情,人情與物態皆傳神寫照,完美地融為一體。而就每句來說,也有個物與物的交匯: 水清與月白,花香與衣香,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映襯和對比。作者長于造境,善于煉字,于此可見一斑。
三、四兩句已經繳足題面,五、六句則把筆觸蕩開,稍作跌宕:“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前句表明愿去遠處玩賞,而后句卻又說近處還不愿離開,總見出春山 “勝事”之多和作者游興的濃厚。正當詩人流連悵惘之際,一陣鐘聲從遠處傳來,悠遠洪亮,這不但襯出了春山夜月的寂靜,也使詩人的心境再起波瀾。他循聲南望,山色青翠,樓臺隱約,夜霧籠罩下的遠景更強烈地吸引著詩人。
此詩結構謹嚴,筆法開合有致。先總述,次近描,然后又寫遠景。欲去不去,一唱三嘆,真切地表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無限熱愛。
上一篇:湯右曾《放舟至下鐘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晁沖之《春日》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