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無名神·蘇軾引俚語》原文與賞析
處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
俚語,是只在某一地區內通行的比較土的口語詞。也就是方言俗語?!段宕?·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碧K軾所引俚語,也就是王彥章對人所說的一類俚語。
“處貧賤易,耐富貴難”,“處貧賤易”,就是所面臨貧窮境地,處于地位低下的情況,容易忍受。朱熹《四書集注 ·論語·雍也》“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比欢藗兺澳透毁F難”,這“耐”是受得住,禁得起的意思。就是說有些人,發人財,作了官,有錢有勢之后,就難以安分守己,依靠自己的財力和權勢,做一些不仁不義的事,甚至干出一些損害國家危害民族的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 “為富不仁”。這是封建社會中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
“安勞苦易,安閑散難”,說的是人們在勞苦中容易安處,而在閑散中卻不能安處。在封建社會中,處于勞苦地位的都是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百姓。在封建社會中,能夠閑散無所事事的都是那些統治階級,他們決不能安處,他們仰仗權勢,欺壓剝削百姓,為非作歹,做盡壞事,所以說“安閑散難”。
“忍痛易,忍癢難”,人們在疼痛時是可以忍受的,然而在癢時卻難以忍受。這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首俚語,用了三組對比句子,說明在封建社會中常見的事理,這些道理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從無數的事例中總結出來的。在封建社會中具有普遍意義,所以才能在民間廣泛流傳。
這首俚語,三組句子,都是難易相對。既通俗又易懂,都是民間口語,是廣大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哲理意味,給人以啟迪。
上一篇:《先秦民歌·芄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萚兮》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