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遠《并州路》唐山水詩鑒賞
李宣遠
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
孤城吹角罷,數騎射鵬還。
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淚,烽火起云間。
作者李宣遠生平不詳,只知系貞元進士。并州為今山西太原。從詩中看,詩人是離開并州,往更僻遠的邊關去的。
黃葉凋零的秋日,詩人從并州啟程上路。并州雖非家鄉,但離開并州再往邊關,竟也產生一種類似離鄉別故地的思緒。一陣秋風襲來,詩人自然而然會聯想到故關也是落葉飄飛。這兩句流露出一種不忍離去又不得不離去的無可奈何的情緒。
“孤城”以下四句是詩人臨近邊塞時所見?!肮鲁恰敝甘叺谋?。詩人遠遠望見孤城一座,聽到嗚嗚的號角吹響,三三兩兩的騎手們帶著射獵的收獲回奔。這已是典型的邊塞情境了。“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夔府孤城落日斜” (杜甫)、“愁見孤城落日邊” (王維),唐代邊塞詩中,孤城總是暗暗地和離人愁緒綰結在一起的。這兩句并不言愁,但情緒卻和首聯是連貫的,并貫穿到底?!皫つ弧眱删涫窃娙吮平峭馑?,并點出時間已近傍晚了。
日落時分,暮色蒼茫,最易勾起人的愁思萬端,這樣“征人正垂淚”句的出現就十分自然。至此以前,雖寫鄉思離愁,但整個基調比較平悠。最后一句,突然騰起,使人為之一震: “烽火起云間”,遠遠的,烽火直朔天邊,敵兵又侵犯騷擾邊境了。雖然迎敵出征、短兵相接的場面沒有寫出,隱在詩后了,但詩人秉筆一振,表達了戍守邊關的將士們有思鄉垂淚的時刻,也有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一面。最后一句給本詩添加了些微亮色,但通篇給人的仍是沉重的壓抑感。
詩人所處的時代,已是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的社會危機正在發展,國內藩鎮割據,國外吐蕃、回紇等威脅邊防,內憂外患,國勢岌岌可危。因此,《并州路》雖是寫邊塞戍關生活,但已經失去了早年邊塞詩歌那種“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豪邁、悲壯之氣,也沒有“不破樓蘭終不還”那樣的雄毅、堅定的誓言,而多了一絲孤寂和傷感。這也是時代形勢使之然的。
上一篇:張又新《帆游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葉燮《度大庾嶺》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