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索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上卷中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一矯揉裝束之態。”郎士元的七絕《聽鄰家吹笙》,情真意切,景物鮮明,語言通俗,境界極高;讀起來朗朗上口,沒有一點“矯揉裝束之態”,委實是“大家之作”。
用幾句近乎白話的語言,表達出令人想象不盡的意境,這是唐人絕句的一個共同特點。王之煥的《登鶴雀樓》、孟浩然的《春曉》、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兩個黃鸝”等,都是極好的例子。郎士元的《聽鄰家吹笙》也具備通俗易懂、蘊含豐富的特點。創作時,詩人充分發揮了想象力,閱讀之后,也給讀者留下了諸多想象的余地。就字面來看,詩人著力描寫院外,那里笙樂如縷,時高時低,時斷時續,令人心馳神往。“鳳吹聲如隔彩霞”,正道出了輕風吹拂下的樂聲的特點。讀此,令人頓生春風拂面之感。至于墻外鄰家究竟誰在吹笙,那里還有些什么人、什么物,因“重門深索”,無法尋覓,所以詩人是無法知道的。但是,樂聲畢竟太動聽了,以至于使人懷疑那里不是世俗人間,而是遍栽碧桃的太虛仙境。“疑有碧桃千樹花”,就是詩人利用聯想手法給人創造的最美好的境界。因為古來常以碧桃喻仙家事,讀者讀到“碧桃千樹花”,當然很自然地就會想起仙境。那么“鳳聲”當然也非人間俗聲,而是神人的仙樂了。詩中沒有用過多的詞語描寫笙樂之動聽,只寫其樂如仙境中來,樂之美妙則不言而喻矣。
全詩寫院外之鄰家,表現的是笙樂悠揚的動景。其實,這無形中也構成了一種對比,即院外與院內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院外笙樂越是悠揚,院內就越顯得寂靜;院內越是寂靜,院外樂聲就悅耳動聽。但是,這種對比僅是形式上的動與靜的比較,從境況上來講,并無正反之分:聽到院外鄰家笙樂之妙,心情是愉悅的,向往的;置身于院內寧靜的環境之中,也悠然自得,不會產生什么寂寞感。所以,郎士元的絕句《聽鄰家吹笙》,給人的是一種純樂無憂的境界。
上一篇:顧況《宮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司空曙《留別盧秦卿》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