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方策既載〔2〕,皇王之跡已殊〔3〕;鐘石畢陳〔4〕,舞詠之情不一。雖淵流遂往,詳細異聞,然其宅天衷〔5〕,立民極〔6〕,莫不崇尚其道,神明其位,拓世貽統〔7〕,固萬葉而為量者也〔8〕。
有宋函夏〔9〕,帝圖弘遠〔10〕。高祖以圣武定鼎〔11〕,規同造物〔12〕;皇上以睿文承歷〔13〕,景屬辰居〔14〕。隆周之卜既永〔15〕,宗漢之兆在焉〔16〕。正體毓德于少陽,王宰宣哲于元輔。晷緯昭應,山瀆效靈。五方雜遝〔17〕,四隩來暨〔18〕。選賢建戚〔19〕,則宅之于茂典〔20〕;施命發號,必酌之于故實〔21〕。大予協樂〔22〕,上庠肆教〔23〕,章程明密〔24〕,品式周備。國容眡令而動〔25〕,軍政象物而具〔26〕。箴闕記言〔27〕,校文講藝文官〔28〕,采遺于內;車朱軒〔28〕,懷荒振遠之使〔29〕,論德于外〔30〕。赪莖素毳〔31〕,并柯共穗之瑞〔32〕,史不絕書;棧山航海,逾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33〕。烈燧千城〔34〕,通驛萬里〔35〕。穹居之君〔36〕,內首稟朔〔37〕;卉服之酋〔38〕,回面受吏〔39〕。是以異人慕響〔40〕,俊民間出,警蹕清夷〔41〕,表里悅穆〔42〕。將徙縣中宇〔43〕,張樂岱郊〔44〕。增類帝之宮〔45〕,飭禮神之館〔46〕,涂歌邑誦,以望屬車之塵者久矣〔47〕。
日躔胃維,月軌青陸〔48〕。皇祇發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49〕。思對上靈之心〔50〕,以惠庶萌之愿〔51〕。加以二王于邁〔52〕,出餞戒告〔53〕,有詔掌故,爰命司歷〔54〕。獻洛飲之禮〔55〕,具上巳之儀〔56〕。南除輦道〔57〕,北清禁林〔58〕。左關巖隥〔59〕,右梁潮源〔60〕。略亭皋〔61〕,跨芝廛〔62〕,苑太液〔63〕,懷曾山〔64〕。松石峻垝〔65〕,蔥翠陰煙〔66〕。游泳之所攢萃〔67〕,翔驟之所往還〔68〕。于是離宮設衛〔69〕,別殿周徼〔70〕。旌門洞立〔71〕,延帷接枑〔72〕。閱水環階〔73〕,引池分席〔74〕。春官聯事〔75〕,蒼靈奉涂〔76〕。然后升秘駕〔77〕,胤緹騎〔78〕,搖玉鸞〔79〕,發流吹〔80〕。天動神移,淵旋云被,以降于行所,禮也〔81〕。既而帝暉臨幄〔82〕,百司定列〔83〕。鳳蓋俄軫〔84〕,虹旗委旆〔85〕。肴蔌分藉〔86〕,觴泛浮〔87〕。妍歌妙舞之容〔88〕,銜組樹羽之器〔89〕。三奏四上之調,六莖九成之曲〔90〕。競氣繁聲,合變爭節。龍文飾轡〔91〕,青翰侍御〔92〕。華裔殷至〔93〕,觀聽騖集〔94〕,揚袂風山〔95〕,舉袖陰澤。靚莊藻野〔96〕,袨服縟川〔97〕。故以殷賑外區〔98〕,煥衍都內者矣〔99〕。
上膺萬壽〔100〕,下禔百福〔101〕。帀筵稟和〔102〕,闔堂依德〔103〕。情盤景遽〔104〕,歡洽日斜〔105〕。金駕總駟〔106〕,圣儀載佇〔107〕。悵鈞臺之未臨〔108〕,慨酆宮之不縣〔109〕。方且排鳳闕以高游〔110〕,開爵園而廣宴〔111〕,并命在位,展詩發志,則夫誦美有章,陳言無愧者歟〔112〕?
【注 釋】
〔1〕三月三日:李善注《風俗通》曰:“女巫掌歲時祓除疾病。禊者絜也,于水上盥絜也。” 三月三日曲水:李善注引《韓詩》曰:“三月桃花水之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祓除不祥也。”《續齊諧記》曰:“晉武帝問尚書摯虞曰:‘三月曲水,其義何?’答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為怪,乃據攜至水濱盥洗,遂因水以泛觴。曲水之義取于此。’帝曰:‘若所談,非好事。’尚書郎束晳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臣請說其始。昔周公成洛邑, 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曰:“羽觴隨流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見有金人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乃因其處,立為曲水。’”晉元嘉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飲于樂游苑,且主道江夏王義恭、衡陽王義季,有詔會者咸做詩,詔太子中庶子顏延年作序。
〔2〕方策:同方冊。《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注:方,版也。策,簡也。
〔3〕皇王:猶言大王。《詩·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宋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4〕鐘石:樂器,鐘與磬。《漢書·禮樂志》:“殷殷鐘石羽籥鳴,河龍供鯉醇犧牲。”
〔5〕天衷:上天的善意。
〔6〕民極:萬民的法則:六臣注《文選》劉良曰:“宅,居中心也,極,本也。言天子居天心,立人本,莫不崇高宴樂之道,以敬守其位也,神明敬也。”
〔7〕拓世:創業也。 遺統:遺緒也。
〔8〕萬葉:萬代。 量:大。 六臣注《文選》呂延濟曰:“拓,廣也;貽,遺統緒也。葉,代也。量,大也。言廣世葉以遺后緒,使堅萬代而成乎大道也。”
〔9〕有宋:指劉宋。函夏:夏,華夏,中國的別稱。函夏,指全中國。《漢書·揚雄傳·河東賦》:“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以比功。”
〔10〕弘還:寬宏長遠。
〔11〕高祖:宋高祖劉裕,字德興,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 定鼎:定天下。
〔12〕規同造物:六臣注《文選》呂向曰:“大道造化萬物,以得其所者,言高祖規矩同于大道也。”
〔13〕皇上:指宋文帝。《宋書》曰:“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晉義、熙三年,生于荊口。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即位于中堂。”睿文:圣明而多文德。 承厲:繼承歷數。
〔14〕景:連綴。 以上二句,六臣注《文選》張銑曰:“皇上謂文帝也。睿圣景明屬繼也。辰居帝位也。言文帝以圣文之德,以承歷數明繼先帝位也。”
〔15〕隆周:猶大周。盛周。《后漢書·邊讓傳》:“超有帝之大彭兮,越隆周之兩虢。” 卜:占卜。
〔16〕宗漢:謂南朝劉宋。宋乃漢后,尊漢為宗也。言宋祚將興,周漢同也。 正體:太子也。 育德:六臣注《文選》呂延濟曰:“正體謂太子承繼天子之體,以育德于東宮也。東宮曰少陽也。”
〔17〕“王宰”五句:宰:宰相。 哲:知也。 元:君也。言宰相之臣,宣智力于君,以為輔佐。 晷:日影。 緯:星。 昭應:明而不錯亂。 山:謂五岳。 瀆:謂四瀆。 效:呈也。言五岳四瀆,呈其神靈,以示我福。 五方:四方,中國。 雜遝:人物眾多。
〔18〕四隩(ào):四方蠻夷。 暨:至。
〔19〕建戚:建立戚親。
〔20〕茂:美。 典:則。言選賢才,以居職,立親戚以為公侯。擇其美行,可法則者。
〔21〕“施命”二句:施命:行命。 酌:取。故實:先王之道。
〔22〕大予:音樂名。又樂官名。后漢明帝時改大樂為大予。
〔23〕上庠:儒學。 肆教:行教。
〔24〕明密:明白周密。
〔25〕品式:品,秩。 式,法。 國容:國家平時的儀制。眡(shì)令:觀號令。
〔26〕軍攻:軍中政事。 象物:象熊羆虎豹之威猛。
〔27〕箴闕:謂規戒過失。
〔28〕“校文”三句:李善注曰:“校理祕文,稽古于同異。” 采遺:采拾遺闕之事。 輶車朱軒:六臣注《文選》張銑曰:“使者之車也。言使臣能來遠荒之國,以為王臣。”
〔29〕懷荒遠之使:承上,振起王化于遠方之人。
〔30〕論德:論天子之德。
〔31〕赪(chēng)莖:草名,即朱草。 素毳:六臣注《文選》劉良曰:“素毳,白虎。”
〔32〕并柯:連理木。 共穗:嘉禾。 上述諸物均屬太平之瑞。
〔33〕“棧山”三句:六臣注《文選》呂延濟曰:“遠方之國;山作棧道,海濟舟航,度沙漠來貢土物府庫之內,每月無絕也。”
〔34〕烈燧:光明之烽火。
〔35〕通驛:傳達信息。
〔36〕穹居之君:指匈奴。
〔37〕內首:歸服。 稟朔:奉行正朔。喻臣服。《文選》左思《魏都賦》:“思稟正朔,樂率貢職。”
〔38〕卉服之酋:南方少數民族。
〔39〕回面:臣服。 受吏:謂受郡縣之化。
〔40〕異人:不尋常的人。 慕響:響慕德音。
〔41〕“俊民”二句:俊民,賢明之人。《書·洪范》:“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警蹕:古時帝王出入稱警蹕:左右侍衛為警,止人清道為蹕。
〔42〕悅穆:猶言和樂。
〔43〕中宇:六臣注《文選》呂延濟曰:“宋居江東,故將移都于中國也。縣,都也。中宇,中國也。”
〔44〕張樂岱郊:呂延濟曰:“張,用也。岱,山也。郊,南郊也。將欲用樂祭岱山,拜南郊也。”
〔45〕類:《文選》李善注:“類,祭也。”
〔46〕禮神:祭神。
〔47〕《文選》六臣注李周翰在此句之下曰:“天子行有屬車三十六乘,以從于后也。望屬車者,望天子來也。塵者,車行之塵也。”
〔48〕日躔:日所運行的宿度,宿度猶次位也。青陸,東道也。言立春春分,月從東道也,言月行于此也。
〔49〕“皇祇”二句:皇祇:地神。 后王:天子。 六臣注《文選》張銑曰:“言春時,是天地發生萬物之時,君王布政惠和之日也。后,君也,辰,日也。”
〔50〕上靈:上天,上帝。
〔51〕庶萌:民眾。
〔52〕二王:古代稱新王朝建立后,封前兩朝的王族后裔為諸侯國君,稱二王。 邁:行也。
〔53〕餞:以酒食送行。六臣注《文選》對上數幾句劉良注曰:“言天子思答上天之心,以惠眾人之望,乃加以江夏、衡陽二王,于行出蕃,使布化行惠于百姓也。天子乃與群臣出餞戒告,以勤職業也。 上靈,上天也;庶氓,眾人也;愿,望也;邁,行也。”
〔54〕“有詔”二句:掌故:官名。主管禮樂制度等。 司歷:知時歷之官。 六臣注《文選》李善曰:《封禪書》曰:“宜命掌故。故《左氏傳》仲尼曰: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 呂無濟曰:“掌故,掌知故事者。司歷:知時歷之官也。”
〔55〕“洛飲”:二句 上巳:農歷每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為古代的節日。漢以前,上巳必取巳日,但不必三月初三;自魏以后,一般習用三月初三,但不定為巳日。
〔56〕除:掃除。
〔57〕輦道:天子所行之道。
〔58〕禁林:帝王的苑囿、園林。
〔59〕巖隥:巖阪。
〔60〕梁:橋潮源:言潮水之上作橋。
〔61〕亭皋:六臣注《文選》劉良曰:“謂野作亭也。《上林賦》云:‘亭皋千里。’言此所游之處,陵略于上林之大也。”
〔62〕芝廛:洛陽地名。
〔63〕太液:池名。漢之太液池,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武帝在池南作建章宮,又在池中作漸臺。
〔64〕曾山:高山。 六臣注《文選》以上數句:劉良曰:“言亦跨越之也。漢武帝太液中有高山,言今我以彼池為苑,包懷其高山也。”
〔65〕峻垝:高峻。
〔66〕蔥翠:青色。
〔67〕游泳:魚龍。 攢萃:集聚。
〔68〕翔驟:鳥獸。
〔69〕離宮:天子出游之宮。 設衛:宿衛。
〔70〕徼:循。言周循于山水之間。
〔71〕旌門:古代帝王出行,在所住的帷幕前豎立旗幟,其狀若門,叫“旌門”。 洞:通也,言各回形而立之。
〔72〕延帷:列帷使相接。 枑(hù):古時官府門前所設的障礙物。也稱行馬。用木頭交插制成,以阻擋行人。
〔73〕閱水:流水。 環:繞也。
〔74〕引池分席:謂水分流各至席坐之所,謂流水環池也。
〔75〕春官:掌禮之官。 聯事:上下聯事,出游之禮。
〔76〕蒼靈:春初句芒。
〔77〕祕駕:天子馬。
〔78〕胤:引。 緹騎:金吾騎兵。
〔79〕玉鑾:天子法駕。
〔80〕流吹:笳簫之類。
〔81〕“天動”三句:六臣注《文選》:呂向曰:“比皆眾士百官,行從多貌,行所即游所也。”
〔82〕帝暉:天子。 臨幄:坐于帳也
〔83〕百司:朝廷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總稱。
〔84〕軫:停也。
〔85〕虹旗:畫有虹形之旗。 委:安。 旆(pèi):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
〔86〕肴蓛(sù):魚肉曰肴,菜蔬曰蓛。 芬:香。 藉:多。
〔87〕觴(yì):酒。 泛浮:多。
〔88〕妍歌:美歌。
〔89〕銜組:懸鐘磬之彩組。 六臣注《文選》李周翰曰:“鐘磬之格兩頭并刻為龍頭以銜彩組;樹以羽毛為幢者,皆樂器也。”
〔90〕“三奏”二句:三奏:三度奏樂,又曲調名。四上、六莖、九成,皆曲名。
〔91〕龍文:龍之形狀。
〔92〕青翰:船。刻鳥于船,涂以青色,故名。 御:泛。
〔93〕華裔:內外。 殷:盛。
〔94〕鶩:奔。
〔95〕揚袂:揚其衣袖。
〔96〕靚莊:美人脂粉之色。
〔97〕袨服:美麗之衣。 六臣注《文選》張銑對上述幾句注曰:“華裔,內外也。殷,盛也。鶩,奔也。舉袖則蔽川澤,乃成陰矣。美人,脂粉之色,袨服,美麗之衣也。言美人裝服映其川野,成其文藻雜色也。”
〔98〕殷賑:富有貌。 外區:外方。
〔99〕煥衍:多溢貌。
〔100〕膺:當。
〔101〕禔:福,安。
〔102〕筵:席。 稟:受也。
〔103〕闔堂:滿堂。言群臣帀席滿堂,皆受天子和平之樂,依天子仁惠之德。 闔:樂。
〔104〕盤:樂。 景:日。
〔105〕洽:合。
〔106〕金駕:天子車。 總駟:聚其四馬,將駕而行。
〔107〕圣儀:天子。 載佇:謂盤桓未去,尚惜此宴。
〔108〕悵:嘆。 鈞臺:夏啟會饗諸侯之所。
〔109〕酆宮:周康王朝諸侯之宮。 縣:懸。
〔110〕鳳闕:闕名。
〔111〕爵園:鄴都園名。
〔112〕“則夫”二句:六臣注《文選》呂向曰:“楚子木問趙孟云:‘范武子德何如?’對曰:‘其祝使陳信于鬼神,無愧辭也。’言其敬鬼神而不虛也。言明今天子仁明,頌美德亦無愧也。”
【賞 析】
《宋略》記載:宋文帝元嘉十一年(434),三月丙申日,“禊飲于樂游苑,且祖道江夏王義恭、衡陽王義季,有詔會者作詩。詔太子中庶子顏延年作序。”故可知本文為奉詔之作。本文記敘皇家三月三日春禊盛會的情景,用泛論寫起,從宋高祖、文帝,敘至宰輔,抒寫了時令、禊飲、出餞、歡宴等場景。文章采用賦體的方法,對偶較為精巧,辭藻也較華美,欠缺的是情思略有不足。
上一篇:駢文《七日綿州泛舟詩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三都賦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