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秋浦歌》 是一部由十七首短詩構成的組詩,從總體看其感情基調是抑郁和悲憤的。但是,如同一部由多重樂章組成的交響樂,在悲愴的基調中也會跳躍出輕靈的音符、悠揚的旋律并形成歡樂的樂章一樣,這部組詩中也同樣包容著少數明快、清麗的樂章,它們超脫出組詩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的沉重氣氛和情調,象悅耳動聽的小夜曲回蕩在清馨、靜謐的夜空,本詩即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篇。
本首五言絕句為李白觀賞月色湖景的即興之作,前兩句為一層,描繪了客觀物象;后二句為一層,表現了主觀感受。起句“水如一匹練”,洗練生動,將月光下景物的特征盡收筆底。唐時,平天湖在貴池西南五里的齊山腳下(今已干涸),詩人夜游于此,心曠神怡。是時,天朗氣清,纖塵不染,若大的湖面彌漫著皎潔的月光,顯得格外鮮亮、白凈。輕風微瀾,湖面如舒展自如的白絹,橫臥在天地之間。這里,以 “練”喻水,顯然是從謝朓名句“澄江靜如練”脫化而來。李白對小謝詩風一貫推崇,曾發出“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常憶謝玄暉”等贊語。在李白詩中,以“練”喻水不止一處,既可指湖,亦可指江,如《雨后望月》 中就有“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之句,兩者各盡其妙。
第二句“此地即平天”,明白如話。不過,雖讀之即懂,可注家意見不同。一種看法認為“平天”明白無誤地說的是平天湖,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平天”即齊天,指水天相平之意。從史料考,前者似更合理,因為唐代池州齊山腳確有平天湖,李白夤夜出游,駐足于月色湖光之中,發出“原來這就是平天湖啊!”的贊嘆和驚呼,非常自然。同時,聯想詩人已是第二次游歷秋浦,因此,這句詩還不能僅僅視為是對眼前景物的稱頌,如將它理解為詩人吐露情感的一種特殊形式,倒更切合情境。實際上,李白對平天湖的絕佳景色應是早有耳聞,如今身臨其境,陶醉其間,不能不倍感滿足和興奮,以至非直呼其名,方慰心頭之快。當然,“平天”一詞意蘊豐富,除上述解釋外,從雙關角度析,說它傳神地描摹出水天一色、相互映照、渾然不分的景象,也十分恰當。因此,注家第二種意見亦有可取處,不可輕率否定。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詩的著眼點已從實景化為幻影,從客觀轉入主觀。“耐可”,即“能可”,表示希望之意。這時,詩人目睹一輪圓月躍入廣闊無垠的湖水中,不禁酒意詩興大發,幻想自己乘著朗朗明月,遨游水天之間。這種情景猶如載酒乘船、暢懷痛飲、觀花賦詩一般,令人神魂顛倒,不知天上人間。在李白的視覺中,“月”即“船”,“船”即“月”,“水”即“天”,“天”即“水”,相互交叉,幻合為一。這一幻覺頗似現代電影的特技重影鏡頭,虛實不分,撲朔迷離,使意象染上神奇的色彩,使詩的境界大開。象李白這樣氣質的大詩人,從不滿足把靈感和詩興停留在對客觀物象的精細描摹上,而總是試圖尋找一種更有力度的主觀方式去參與、把握客觀物象,“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二句非常典型地展示出這種創作傾向和個性藝術表現特征,給讀者強烈的審美感受。
縱觀全詩,本首五言絕句的妙處不在語詞,而在意境和豐富的想像力。李白沒有拘泥于字詞的雕琢(“水如練”、“乘明月”、“上酒船”等都是李詩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而是捕獲住了平天月夜的流光氣韻,創造出一種幽靜、純潔、透明、和諧的境界,讓情感在一種永恒的天地中得以凈化、流淌,讓靈魂獲得慰藉,以擺脫客居秋浦的苦悶。應該說,本詩在 《秋浦歌》組詩里不是一支普通的小夜曲,而是一支充滿美妙想像力的夢幻曲,它寄托著作者對生活的追求和熱愛。朱熹說過:“李太白詩不專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緩。”(《朱子語類》)本首五言絕句即是如此。
上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