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渭
仆領賜至矣。晨雪,酒與裘對癥藥也2。酒無破肚臟,罄當歸甕3;羔羊半臂4,非褐夫所常服5,寒退擬曬以歸。西興腳子云6:“風在戴老爺家過夏,我家過冬。”一笑。
1張太史:即張元忭。官翰林編修。明人慣以古官名“太史”作為翰林官員的美稱。2對癥藥:喻美酒、裘衣送來得非常及時。3罄(qing):盡、完。4羔羊半臂:指羊羔皮短袖外套。5褐夫:穿粗布衣服的人,古指貧苦者。6西興:杭州地名。腳子:即挑夫。
【析點】 這是一封別具一格的答謝賜贈的短信。言辭雖短,卻文中有人,作者的個性、情感躍然簡中,充分體現了晚明文學先驅——徐渭的文學風格。
前兩句是客套語,并無奇處。接下去筆鋒一轉,行文陡變。作者以幽默的語調說:天雖冷,酒卻沒喝,不過等喝完以后,酒甕是要送回的;羊羔皮的坎肩,不是窮人日常穿的衣服,等天暖過后再呈還。這一回答貌似恭敬卻內藏傲骨,聽起來簡直不近情理。究其原因,還得從作者與張太史的關系說起。太史張元忭是徐渭的老同學張天復的兒子。當年徐渭因發狂殺妻被逮下獄后,張氏父子曾竭力援救。所以在萬歷八年(1580),徐渭六十歲時仍接受了張元忭的邀請,入京為他處理文書。“至任野性,傲睨一世”的徐渭進京后交往甚雜,行為任誕放浪。身為翰林編修的張元忭當然看不順眼,故常“引以禮法”,要他循規蹈矩。這就必然造成了原本在思想情趣上頗為相投的徐、張二人的激烈沖突。從以上不近情理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寫這封信時二人的矛盾已經很深。顯然張元忭的饋贈純屬禮節性的,在徐渭看來也就毫無意義。最后作者拿幽默作間接的攻擊,引用西興腳夫內含譏諷的笑語,暗示了自己與富宦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顯示了作者傲岸不馴的性格特征。末尾以“一笑”結語,意興所至,詼諧灑脫
上一篇:《答呂姜山》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答梅客生》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