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稱《詩》,或《詩三百》。儒家學者列之為經典,故稱《詩經》。《詩經》成書于春秋時代,計305篇,分《風》、《雅》、《頌》三大類。《風》亦稱《國風》。有《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風》(19篇)、《鄘風》(10篇)、《衛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2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曹風》(4篇)、《豳風》(7篇),計160篇。《雅》分《大雅》與《小雅》;《頌》分《周頌》、《魯頌》、《商頌》。《雅》與《頌》以每10篇為一組,以其第一篇命名。如《小雅》從《鹿鳴》至《南陔》10篇,名之曰《鹿鳴之什》;不夠10篇者不立“什”,而《蕩之什》則有11篇。其中《小雅》80篇(包括有目無辭的“笙詩”6篇,實則74篇)、《大雅》31篇、《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二雅》計111篇,《三頌》計40篇,計311篇,去掉有目無辭的“笙詩”6篇,是為305篇。此外,宋代蘇轍、王質等人主張將《周南》與《召南》從《風》中列出,則是《南》、《風》、《雅》、《頌》四部分,故稱《四詩》。
《國風》是各諸侯國的民間歌謠,大部分是東周時的詩,小部分是西周時的詩。其中有的反映勞動人民的生產與生活情況,有的表達了對于剝削制度的反抗思想,揭露、控訴了奴隸制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有的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更多的是反映婚姻戀愛的詩章,表現了追求愛情與幸福的強烈欲望。
《雅》的意思是夏,指西周的王畿地區。《詩大序》說:“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小雅》是西周后期與東周初期的詩,其中有貴族宴會與祭祀的樂歌,有批評朝政與抒發憤懣的詩作,有一部分是民間歌謠?!洞笱拧肥欠从惩醭卮笳问录c政治措施的詩,大部分是西周的作品。其中有政治諷刺詩、史詩、祭祀詩、宴饗詩等。
《頌》是“容”的意思,為祭祀時的歌舞曲,多是歌功頌德之作,具有史料價值?!吨茼灐范辔髦軙r作品,多是周族先公先王的祭祀贊美詩?!遏旐灐肥琼灀P魯僖公的贊美詩,為公元前七世紀作品?!渡添灐范嗍羌漓肷套逑韧醯馁澝涝?。有人以為是商代的作品,有人以為是公元前八世紀到七世紀宋國的作品。
有的學者提出《風》、《雅》、《頌》的分類是以音樂樂調而分,頗有道理。又,《毛詩》將風、雅、頌與賦、比、興稱為“詩之六義”。
《詩經》的形成,歷來有採詩、陳詩、獻詩、刪詩之說。據史書記載,周王朝派出採詩官,即所謂“行人”、“遒人”到各諸侯國採集民歌,“獻之太師,比其音樂,以聞于天子?!?《漢書·食貨志》)以求“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藝文志》)既采得了詩歌又了解了政治動態?!秶Z·周語》說:“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又“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禮記·王制》)。這是《詩經》的來歷?!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f:“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從漢代的孔安國,到宋代的朱熹,直到現代,許多學者否定孔子刪詩的說法,而且有人提出司馬遷的這段話是后人竄入的,均有較為可信的論證。
到了漢代,研究《詩經》的有魯、齊、韓、毛四家。魯詩,是魯人申培公受詩于荀卿的弟子浮伯丘,著有《魯故》二十五卷,《魯說》二十八卷。齊詩,齊人轅固生作《詩傳》。韓詩,出自燕人韓嬰,作《內傳》四卷,《外傳》六卷。以上三家詩除《韓詩外傳》之外,皆亡佚。毛詩,傳自子夏,六國時毛亨作《毛詩故訓傳》,傳授漢時趙人毛萇。后鄭玄為作《毛詩箋》,唐人孔穎達作《疏》,叫作《毛詩正義》。
《詩經》每首前有序,一般稱《詩序》、《毛序》或《毛詩序》?!对娦颉贩帧靶⌒颉迸c“大序”?!对娦颉返淖髡?,歷來有三種說法:一說子夏作;一說子夏、毛公、衛宏合作;一說衛宏作。
唐以后,宋代學者有歐陽修作《毛詩本義》,王安石作《詩說》,程大昌作《詩論》,鄭樵作《詩辨妄》等?!对娊洝费芯渴飞掀鹬匾饔玫氖?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zhux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朱熹,著有《詩集傳》和《詩序辨說》。朱熹解詩雖有些貢獻,但觀點卻是歸于封建道學,扼殺了《詩經》的“民主性精華”。
清代的《詩經》研究主要有陳奐的《詩毛氏傳疏》、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姚際恒的《詩經通論》、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魏源的《詩古微》等。王先謙的《詩三家義集疏》二十八卷,輯西漢齊、魯、韓三家今文《詩說》,考訂說明,是較為重要的本子。
“五四”以后《詩經》研究專家有胡適、顧頡剛、朱自清、鄭振鐸、聞一多、郭沫若以及余冠英、高亨、陳子展等?!拔逅摹币院?,除了學理的研究之外,又增添了將《詩經》譯成白話詩的工作。雖則譯成白話詩后,有損于原詩語言、韻律以及風格上的靈性,但是對于普及《詩經》有很大的貢獻。
上一篇:經典《蘭陵王》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關雎》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