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此詩《年譜》系于建炎三年(1129),作者年四十歲。當時正值金兵大舉南侵,宋王朝岌岌可危之際。作者于建炎二年秋到達岳州避亂。當年除夕岳州被火,他借郡守王粹翁后圃君子亭暫住,自號園公。這首詩即作于君子亭。
首二句點明作詩的地點、時間以及當時心境。“巴陵”,宋岳州巴陵郡,郡治在今湖南岳陽。此時此地,天氣不佳,詩人特出的感受是“日日風”。而這風又帶來料峭的寒意,使詩人難以忍受。“怯”,使動詞,謂使園公感到畏怯。
詩人的感受是銳敏的,無論于自然,于社會。如果說,此詩前兩句所寫,還只是一般的感受;那么,后兩句所寫,就帶有作者自己的鮮明特色了。“春寒未了”句,很自然地逗引出“濛濛細雨”來。在這“濛濛細雨”中,詩人捕捉到了一個很富有特征的物象:海棠。海棠以“風姿艷質”著稱,而這里的海棠不惜將胭脂色沾濕,卻傲然獨立于風雨之中! 既寫了它的美艷之姿,也寫了它的清高之品格。這里所寫的“海棠”,乃遺形而取神,實際上,已不是后圃的海棠,而是“君子亭”前的詩人了。詩人借海棠寄托他的意志與感情,表達了他對人生、對社會的執著的理想和追求。我們不妨聯系他前后的詩來看。初到岳州他寫的《登樓》有句云: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晚晴野望》云: “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詩人以海棠寄托了自己的全部身世之感,也恰當地表現了自己的人格,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余地。
陳與義在此還寫了《陪粹翁舉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開》一詩,其中也有一句云: “暮雨霏霏濕海棠”。但比不上這首詩的意境。
上一篇:《明妃曲二首·王安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居雜興二首(其一)·王禹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