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哭晁卿衡》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晁卿衡,即晁衡,卿乃愛稱。日本人阿部仲麻呂的漢名。唐玄宗開元五年(717)來中國,先學于太學,后留唐朝做官。工詩文,與王維、李白、儲光羲等友善。大歷五年(770)卒于長安。天寶十二載(753),留唐已有36年的晁衡,與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同船歸國,途中遇大風,誤傳遇難沉海(后遇救,輾轉回長安),李白寫了這首悼念詩。
詩用直陳其事的賦體開頭,說尊敬而又親昵的朋友晁衡離開帝都長安了。當時唐玄宗親自題詩相送,晁衡也寫了《御命還國作》詩: “御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朋友們也紛紛贈詩留別。晁衡隨日本訪華的使者乘船回國,用“征帆一片”頗見氣勢,可以想見大海的浩淼;下接“繞蓬壺”,似說東海中像蓬壺這樣的島嶼很多,船日夜環繞而行。“蓬壺”,又叫蓬萊,傳說東海中的仙山。這句七個字生動地寫出小船漂洋過海的情景。
“明月”,喻指晁衡的品格,而晁衡的溺于海,就像明月之沉碧海,這也同時對晁衡作出了高度評價。“蒼梧”,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傳說舜南巡死后葬于蒼梧之野,地在今寧遠縣境。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慟哭,淚痕染竹。詩人借這個凄婉動人的故事,來表示自己的哀痛。詩用擬人手法說天空也布滿愁云,蒼梧山為之變色,大自然都在為晁衡的不幸逝世而悲傷。這里情寓于景,從明月、碧海、蒼梧等一片縹緲的景色和意象中,傳出自己深沉的哀思,寫來又瀟灑自然,浪漫飄逸,而云山同悲,感情沉摯,是很有特色的一首悼念詩,充滿對日本友人的深沉懷思。這類具有國際意識的詩,在唐詩中亦不多見。
上一篇: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賀知章《回鄉偶書(其一)》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