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原文賞析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梁任父即梁啟超,號任公;父(也寫作甫)是舊時加在男子名、號下面的美稱。同年,科舉時同榜考中的人。但據錢仲聯先生《人境廬詩草箋注》說:“案:公度與任公并非舉人同年,題稱同年,疑是從其季弟遵楷之稱,遵楷與任公為舉人同年。”從詩題上看,已經表現出黃遵憲對當時維新派首領梁啟超的尊重與敬愛。這首詩作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當時作者正約梁啟超到上海辦鼓吹維新的《時務報》。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面臨危亡的深深憂慮和變法圖存的堅定決心,充滿著熱愛祖國的精神。
前兩句表現作者殷切希望制止瓜分慘禍的心情,推許梁啟超能夠擔此重任。第一句“寸寸山河寸寸金”,是用《金史·左企弓傳》典故:“太祖既定燕,企弓獻詩,略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用黃金來比喻國土,表現出對祖國山河的深深熱愛。然而,就是這樣如同金子一樣珍貴的國土,如今正在遭受到列強的蠶食,大片大片地被侵吞,怎不叫人痛惜呢!所以第二句緊接著表現渴望結束這種慘劇的意思: “侉離分裂力誰任?” “侉”(kua),離絕之意。全句說誰有力量制止世界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呢?句中暗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慨嘆清政府當權者庸碌無能,不能挽救國家的危局;二是寄予梁啟超以極大信任,希望他在國難當頭之時,能夠挑起拯救祖國危亡、避免瓜分的重擔。這既是對梁啟超的推重,表現出相知甚深之意,也表露出作者真誠而急切的報國之心。兩句一敘一問,語句看似平常,但那強烈、深沉的感情,卻蘊涵在字里行間,耐人反復體味。
后兩句巧妙地把幾個典故糅合到一起,含蓄地表達出了對祖國前途的憂思和為拯救祖國而奮斗的堅強決心。前句中的“杜鵑”,據《寰宇記》說:“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它的啼叫聲十分悲傷。“憂天”,據《列子·天瑞》,春秋時杞國有個人擔心天要塌下來,憂愁得不能吃飯和睡覺。這兩個典故合起來,表現自己對祖國命運的悲傷和極度憂慮。而全句詩又用了杜甫《杜鵑》詩中的意思:“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再拜,是古時的一種禮節,連拜兩次,表示鄭重。這里連續用典和化用古詩,在反復致意中,作者的憂世之淚和報國之心,得到了十分突出的表現。下句單用《山海經·北山經》中的故事: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精衛填海”這個故事,已經表現了堅定不移、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然而作者尚嫌不夠,在句中還嵌以“無窮”二字,把那種為祖國的振興而奮斗不息的決心,表現得更加深刻。如果說前兩句重在表現對梁啟超的期許,那么后兩句則側重在表現共同的決心,既是鼓勵別人,也是自勉,詩人的一顆赤子之心,在這里完全袒露出來。讀至此,我們不禁要為作者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黃遵憲有的詩用典過多,流于艱澀和枯燥。這首詩在短短四句中,雖然也用了好幾個典故,但總的看來,在含蓄中意思還是清楚明白的,絕沒有索解為難之病,也沒有堆砌之感。這原因,一方面是感情真摯,在充沛的激情中,自始至終氣脈流貫。另一方面,是作者巧妙的安排結合,特別是用典較多的句子,在詞語的組合上力求自然,這樣就避免了生硬之弊。在這里,作者顯得駕輕就熟,游刃有余,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技巧。
上一篇:古詩《朱彝尊·贈張五家珍》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曹學佺·過木瀆》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