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1]。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2]。
云中誰寄錦書[3]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4]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釋】
[1]玉簟(diàn)秋:意謂時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蘭舟:用木蘭樹制作的舟船,為舟之美稱。一說“蘭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3]錦書:對書信的一種美稱。
[4]無計:沒有辦法。
【作者】
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篇。
【賞析】
此詞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之一,作于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別情詞作。
“紅藕香殘玉簟秋”,詞的上片一開始就顯得如此“精秀特絕”,“紅藕”盛開的季節已經匆匆過去,而今只有那殘香微微,室內的“玉簟”也因此顯得有些涼了。“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羅裳”為夏季服飾,“輕解”二字承接上文的“玉簟秋”,說明現在已經是“已涼天氣未寒時”,象征著丈夫外出遠游夫妻分離而產生的一種悲涼。“獨上蘭舟”,遠游的丈夫現在已經踏上征程,自己現在卻一個人孤零零地待著,依依不舍之情在詞人的心中久久不能罷休。“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上文是作者對實景實情的敘述,那么這里所要表達的則是詞人對別后的懸念,此時此刻,那云中歸雁可有一封平安書信捎來?這思婦的愁悶難解,所有的情感在這字里行間默默呈現。
“花自飄零水自流”,詞的下片一開始既有借景起興,更有承上賦情。上文濃墨重彩地寫“紅藕香殘”,這里又哀哀怨怨地寫落花流水之景。李白詩云:“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送落花”,詞人暗用太白成句,表達自己的感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此人無日無夜、無時無地不在思念丈夫,而丈夫卻音信不傳,詞人心中難免有一些埋怨,“埋怨”丈夫的“薄情”。“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難道詞人的丈夫真的那么“薄情”嗎?當然不是,無論是獨自在家的詞人,還是遠游在外的丈夫,都在彼此思念著對方。詞人自己在忍受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也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同樣在忍受這種相思之苦、閑愁之深,這種情感對于兩個心心相印的人來說,不是單方面的,不管錦書來與不來,都不能抹殺兩人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彼此之間的信任,這種情感完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因為彼此之間的情感是那么的真摯,這種人分兩地、彼此相思的苦悶,自然就很難排遣。
作者在這短短的小詞中,創造了完整感人的意境,表達了強烈的思想感情,采用移情入景的表現方法,把自己真摯、深沉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觀外界的景物之中,又借著對景物的描寫將它巧妙地抒發出來。詞的上片和下片的開頭兩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互相補充、襯托,勾畫出秋天的自然景色。這常見的自然現象經過作者帶著相思的主觀色彩一描繪,就有了人的情感在內,具有了多層意義,潛流著牽動人心的情感,更好地抒發了女主人公濃厚的思想感情。李廷機的《草堂詩余評林》稱此詞“語意超逸,令人醒目”,讀者之所以易于為它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上一篇:顏延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一剪梅·舟過吳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