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記二則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紹興年間中試禮部,因遭秦檜忌,被黜免。宋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曾入王炎及范成大幕府。宋光宗時以寶章閣待制致仕。一生力主抗金,屢遭排擠。作詩近萬首,題材廣闊,風格雄渾豪邁,與尤袤、范成大、楊萬里齊名,并稱“南宋四大家”。工詞、散文,亦長于史學。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
入蜀記二則
二十一日。
舟中望石門關,僅通一人行,天下至險也。晚泊巴東縣,江山雄麗,大勝秭歸。但井邑極于蕭條,邑中才百余戶,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無片瓦。權縣事秭歸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來,皆蜀人也。
謁寇萊公祠堂,登秋風亭,下臨江山。是日重陰微雪,天氣飄。復觀亭名,使人悵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嘆。遂登雙柏堂、白云亭。堂下舊有萊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復,秀麗可愛。白云亭則天下幽奇絕境。群山環擁,層出間見,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欄外雙瀑,瀉石澗中,跳珠濺玉,冷入人骨。其下是為慈溪,奔流與江會。
予自吳入楚,行五千余里,過十五州,亭榭之勝,無如白云者,而止在縣廨廳事之后。巴東了無一事,為令者,可以寢飯于亭中,其樂無涯。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何哉?
二十三日。
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貽詩已云:“群烏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絕無一烏,不知其故。泊清水洞。洞極深,后門自山后出,但黮暗,水流其中,鮮能入者。歲旱祈雨頗應。
權知巫山縣、左文林郎冉徽之,尉、右迪功郎文庶幾來。
說明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陸游被任為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次年閏五月赴任。陸游一路飽覽江山之美,尋訪名勝古跡,并將所見所聞所感付之筆下,成《入蜀記》六卷。這里選了其中兩則。前者重點描繪了巴東白云亭的幽奇絕境;后者寫神女峰的纖麗奇峭及有關的神話傳說。雖著墨不多,但繪聲繪色,生動傳神。
上一篇:歐陽修散文《伶官傳序》原文賞析
下一篇:蘇洵散文《六國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