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翱《登西臺慟哭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始2,故人唐宰相魯公開府南服3,余以布衣從戎4。明年5,別公漳水湄6。后明年7,公以事過張睢陽廟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8,悲歌慷慨,卒不負(fù)其言而從之游9。今其詩具在10,可考也。
余恨死無以藉手見公11,而獨記別時語,每一動念,即于夢中尋之。或山水池榭,云嵐草木12,與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13。又后三年14,過姑蘇;姑蘇,公初開府舊治也15,望夫差之臺而始哭公焉16。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臺17。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臺19。
先是一日20,與友人甲、乙若丙約21,越宿而集22。午,雨未止,買榜江涘23。登岸,謁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毀垣枯甃24,如入墟墓25。還,與榜人治祭具26。須臾,雨止。登西臺,設(shè)主于荒亭隅27;再拜,跪伏;祝畢,號而慟者三28,復(fù)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時29,往來必謁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30。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31。復(fù)東望,泣拜不已。有云從南來32,渰浥郁33,氣薄林木34,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擊石35,作楚歌招之曰36:“ “魂朝往兮何極37?暮歸來兮關(guān)塞黑38。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39?”歌闋40,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41。復(fù)登東臺,撫蒼石,還憩于榜中。榜人始驚余哭,云:“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諸42?”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43,各為詩以寄所思44。薄暮,雪作風(fēng)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復(fù)賦詩懷古。明日,益風(fēng)雪,別甲于江,余與丙獨歸。行三十里,又越宿乃到。其后,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fēng)帆怒駛,逾久而后濟(jì)45;既濟(jì),疑有神陰相46,以著茲游之偉47。”余曰:“嗚呼!阮步兵死,空山無哭聲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茲游亦良偉49。其為文詞因以達(dá)意,變誠可悲已!”余嘗欲仿太史公著《季漢月表》,如秦楚之際50。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書,故紀(jì)之,以附季漢事后51。
時,先君登臺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諱某字某。登臺之歲在乙丑云。
【注釋】 1西臺:在浙江省桐廬縣,是東漢著名隱士嚴(yán)子陵的釣魚臺,有高十余文的東西二臺,下臨富春江,作者曾在西臺設(shè)位祭奠文天祥。 2始:早先,指宋景炎元年七月。 3唐宰相魯公:黃宗羲謂“其稱唐宰相者,托言前朝。” (見《南雷文案·西臺慟哭記注》);顧炎武謂“魯公”乃顏真卿(見《日知錄》卷十九《古文未正之隱》條)。顏真卿曾做過太子太師,地位相當(dāng)于宰相,安祿山之亂時起兵抵抗,是著名的忠烈之臣,代宗時封魯郡公。此處作者以顏真卿隱喻文天祥不只因二人事跡相類,還因元代民族壓迫嚴(yán)酷,不便明言。開府南服:在南方建立府署。古代大官可以開建府署,自選僚屬,稱為開府;古代京畿以外的地方,分為甸、侯、綏、要、荒而等,稱“五服”,南服即指南方。此句指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以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的名義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建立府署之事。 4以布衣從戎:指文天祥起兵抗元后,謝翱散盡家財,招募數(shù)百人,以平民身份投效文天祥之事。 5明年:指景炎二年(1277)。 6別公漳水湄:《宋史·瀛國公紀(jì)》載景炎二年正月“文天祥走漳州”,三月“取梅州”,兩州都在漳水附近。湄:水邊。按文句推算,謝翱與文天祥分別當(dāng)在二月前后。 7后明年:指宋祥興元年(1278),即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是年十二月,文天祥兵敗走海豐(今廣東海豐縣),被元將張弘范部所俘。 8以事過張睢陽廟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文天祥被俘北行,途經(jīng)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常山(今河北正定縣)。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yuǎn)守睢陽,顏杲卿守常山,城陷均被殺。睢陽有合祀張巡、許遠(yuǎn)的廟,此處用“以事”隱指文天祥被俘之事。 9卒不負(fù)其言而從之游:謂文天祥終于實踐了自己的諾言,追隨張、許、顏諸英烈而殉國。 10今其詩具在:指文天祥《指南后錄》歌頌張巡、許遠(yuǎn)、顏杲卿的詩篇。 11無以藉手:沒有禮物放在手中,暗喻自己的抗元事業(yè)沒有成就。藉,墊,引申為安放、托捧。 12云崗:山間云氣。 13悲不敢泣:悲哀但不敢器出聲來。 14又后三年:指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初(1283),文天祥就義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 15姑蘇:江蘇吳縣。公開府舊治:文天祥最早設(shè)置府署的舊衙門,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文天祥以浙西江東制置使兼江西安撫大使知平江府,駐于平江府治的吳縣。 16夫差之臺:即姑蘇臺,相傳為春秋時吳王闔閭或夫差所建。 17又后四年:指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越臺:即越王臺,在今浙江紹興,為越王勾踐登眺之所。 18又后五年:指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即作者寫作此記之時。 19子陵之臺:即嚴(yán)子陵約魚臺。 20先是一日:昨日。 21甲、乙若丙:甲乙丙分別指作者的三位友人,為避迫害,作者隱去了姓名。據(jù)清代黃宗羲考證,甲為吳思齊,字子善,流寓桐廬,故下文云“別甲于江”;乙為儼侶,字君友,系嚴(yán)子陵后裔,奉祀補(bǔ)祖祠,家在江岸,故下文云“登岸宿乙家”;丙為馮桂芳,家在睦州(今浙江建德縣境內(nèi)),故下文云“與丙獨歸”。詳見《南雷集二·謝翱年譜游錄注序》。22越宿:隔日,指次日。集:聚。 23榜:漿,代指小船,買榜,租船,涘(si四):水邊。 24毀垣枯甃(zhou晝):坍塌的墻垣,枯干的井,甕,磚砌的井壁,此處代指井。 25墟墓:墳?zāi)埂?26榜人:船夫。27主:神主、牌位。 28號而慟者三:三次大聲悲痛地號哭。《禮記·喪大記》:“一號于上,冀魂自天而來,一號地下,冀魂自地而來;一號于中,冀魂自天地四方之間而來。” 29弱冠:二十歲左右。 30先君:指作者去世的父親謝鑰,性孝不仕,著有《春秋衍義》等書。 31眷(juan):眷戀,顧望,懷念。 32有云從南來:作者以南來的云喻指文天祥的英靈。 33渰(yan演)浥(yi意)浡郁:云氣蒸騰,陰霾滿天之狀。34氣薄:云氣遮掩。薄:逼近。 35如意:本為搔癢器具,后成為觀賞之物,長約一二尺,狀如彎曲的手臂,頭部作云彩或靈芝草狀,以竹、玉或金屬制作。以竹如意擊石:用竹制的如意敲擊山石打拍子。 36楚歌:屈原曾用楚歌體作《招魂》,此處作者仿其體。 37何極:到了什么地方。極:到達(dá)。 38關(guān)塞黑:關(guān)塞,邊地的關(guān)口要塞。杜甫《夢李白》:“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此用其語表示招魂之意。 39朱鳥:火星名,在南。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金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yáng)子江》詩),故作者認(rèn)為文天祥死后要化為南方的星宿。味(zhou )晝:鳥嘴;焉食:不知何處可得食;有咮焉食暗指宋亡,不能為文天祥立廟奉祀。 40闋(que卻):終。 41唶(jie借):嘆。 42適:恰,剛才。邏舟:指元軍的巡邏船。盍(he何):何不。盍移諸:何不把船移到別處去呢?43相屬:舉酒相勸。屬,同注;斟酒。 44為詩:據(jù)黃宗羲注載;有謝翱詩、吳思齊詩。謝詩即有名的《西臺哭所思》:“殘年哭知已,白日下荒臺。淚落吳江水,隨潮到海回:故衣猶染碧,后土不憐才。未老山中客,唯應(yīng)賦《八哀》。” 45逾久而后濟(jì):耽擱了很長時間才渡過河。 46陰相:暗中相助。 47著:顯示。茲游之偉:這次游歷的壯偉。 48阮步兵: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國魏尉氏(在今河南開封市)人,官步兵較尉。在魏晉易代之際,日事酣飲,佯狂避禍,《晉書·阮籍傳》載:“籍本有濟(jì)世態(tài),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謝翱當(dāng)時的處境和阮籍有相類之處,故托以寄意。阮籍曾作窮途之哭,這里說現(xiàn)在連阮籍那樣的哭聲都沒有了,意謂自己處境的悲苦比阮籍更甚。 49良:誠,確實。50太史公:司馬遷。《史記》中有《秦漢之際月表》,記秦與楚之間的史事,此表只記月,不記年,意謂當(dāng)時天下無“帝王正統(tǒng)”。此處說月表,即借以表明宋之亡,天下無“正統(tǒng)”。季漢:漢末,此處代指宋末。顧炎武《日知錄,古文未正之隱》說:“謝翱《西臺慟哭記》本當(dāng)云文信公,而謬云顏魯公;本當(dāng)云季宋,而云季漢。”此句表明作者不承認(rèn)元政權(quán)為正統(tǒng)。51宜得書:應(yīng)該記載下來。紀(jì)之:把它記錄下來。附季漢事后:附于季漢事遺跡之后。 52乙丑: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這一年,謝翱曾隨父謝鑰登過西臺,距離這次登臺吊祭,已相隔二十六年。
【今譯】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魯郡公在南方設(shè)立府署,我以平民的身份投效于他的麾下。第二年,我在漳江邊上與他分手。又過了一年,公因事路過張睢陽廟和顏杲卿曾駐守守的常山一帶,慷慨地寫下了悲壯的詩歌,后來終于實踐了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烈游于黃泉。如今他的遺詩都留在人間,可以為證。
我恨自己死后不能拿著什么禮物到地下與魯郡公相見,幸而還偏偏記得與他分別時所說的話,每當(dāng)我想到這些,就會在夢中重溫一遍。有時遇到山水池榭和云霞草木與我們分手時的情狀恰巧相似時,我就會徘徊留連,前后左右仔細(xì)察看,悲痛異常而不敢哭泣。又過了三年,我經(jīng)過公早年設(shè)置府署舊衙門的所在地吳縣,對著姑蘇臺第一次為魯郡公痛哭。又過了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臺哭他。又過了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嚴(yán)子陵釣臺又設(shè)祭痛哭。
昨天,我與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約,第二天聚會。中午,雨還未停,我們在江邊雇了條船,然后上岸,瞻仰嚴(yán)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邊的僧房里休息了一會兒,只見坍墻枯井,好像進(jìn)入了墳?zāi)巩?dāng)中。回到船中,我們與船夫一道置辦了祭祀器具。過了一會,雨停了,我們登上西臺,在荒亭的角上安放了公的牌位,然后下拜,跪下叩首行禮。祝誦完畢后,又悲痛地號哭了三聲,然后再下拜,起立。這時,我又想起自己年輕時,經(jīng)過這里一定要來祠堂瞻仰叩拜。起初來的時候,我是跟隨先父來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對山河大地,風(fēng)云人物,依戀懷念,若有所失。于是,又對著東方哭拜不止。這時,有云從南邊飄來,陰霾滿天,云氣遮掩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氣氛。我用竹如意敲著石塊,作了一首楚歌來招他的魂,歌詞是:“靈魂啊,你早上要往何處去?晚上歸來時,關(guān)塞一片昏黑。你化為朱鳥雖然有了嘴,卻能吃到什么呢?”歌畢,竹如意與石塊都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對感嘆。我們又登上東臺,把青石撫摸了一番,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過而感到驚奇,說:“剛才有巡邏船在此經(jīng)過,我們何不把船移到別處去?”于是,我們就把船搖到河中心,設(shè)酒舉杯相勸,各自作詩來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花飛舞,寒風(fēng)凜冽,船上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我們又寫詩懷古。到了第二天,風(fēng)雪更大了,我就與甲在江邊分手,僅與丙兩人一同回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方才到家。
此后,甲寄來了書信與賦別的詩歌,信中說:“這天風(fēng)急浪高,船夫拼命搖櫓,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過河之后,真疑心是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游的壯偉。”我說:“唉!自以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沒有哭聲了。這件事是否有神靈相助固然無法知道,但這次聚游確是件壯舉。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dá)自己的情懷,實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經(jīng)想模仿司馬遷作《秦楚之際月表》的體例作《季漢月表》。現(xiàn)在也許沒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會了解我的意思。這里,我應(yīng)當(dāng)把此事記下來,故而寫下這篇文章,將來把它附于季漢事跡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嚴(yán)子陵釣臺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臺那年是乙丑年。
【總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南宋之末,文體卑弱,獨翱詩文桀驁有奇氣,而氣慨亦卓然可觀。“《登西臺慟哭記》即是謝翱“桀驁有奇氣”的一篇代表作。本文是作者為悼念故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迫于元代統(tǒng)治者殘暴的民族壓迫和文化專制,作者不可能寫真實的人物、時間、地點和事情.無法公開傾吐對文天祥的深切景仰和沉痛哀思,更不能直言不諱地表達(dá)自己的反元思想感情。因此,隱約之辭,曲折之筆,文中隨處可見。但是,恰恰正因為如此,這就更加重了文章的深沉、哀痛的氣氛。文中。作者長歌號慟,聲淚俱下,滿篇鳴回之聲,一腔悲愴激憤之情,透紙而出。正如張丁《登西臺慟哭記注》所說的:“若其慟西臺,則慟乎丞相也;慟丞相,則慟乎宋之三百年也。”確實,這篇文章感情波瀾起伏,沉郁悲涼中飽蘊(yùn)激昂慷慨之情,天地為之動容,感人至深,不愧為我國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傳世佳作。難怪前人要給以高度的評價說:“皋羽之慟西臺,如窮冬冱寒,風(fēng)高氣栗,悲憶怒號,萬籟雜什。古今之詩莫變于此時,亦莫盛于此時。”
上一篇:蘇軾《留侯論》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姜夔《白石道人詩集自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