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彈琴①》唐詩賞析,《彈琴》原文與注釋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②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釋】 ①詩題一作《聽彈琴》。②泠泠:形容琴聲的清幽。七弦:琴本五弦,象征五行。配五音,宮、商、角、微、羽。后周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為七弦。松風:即 《風入松》,琴調名
【鑒賞】 這首詩題為《彈琴》,實則是抒發自己的感慨。詩的一二句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寫七弦琴聲,十分清幽,靜靜地聽,仿佛風吹松林一般。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 “七弦” 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 的琴聲,逗起 “松風寒”。“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凄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 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不同凡響。
三四句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寫詩人雖然格外喜歡那優美的古調,遺憾的是現在已沒有幾人喜歡彈奏了。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后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 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 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如今卻成了 “古調”,又有幾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呢?字里行間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 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贊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 的“多” 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此兩句說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次遭貶,有滿腹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
詩人在詩中慨嘆古調冷落,借喻世人追隨時尚,趨時隨俗,不愛古風,而自己則寂寞無依。故此詩有孤高自賞,世上少有知音的感慨。
本詩造句甚奇,“寒” 字用得尤妙,表現了琴音給人以寒氣的感覺。
上一篇:《韓偓·已涼》唐詩賞析,《已涼》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柳中庸·征人怨》唐詩賞析,《征人怨》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