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1,黑質(zhì)而白章2,觸草木盡死,以嚙人3,無御之者4。然得而臘之以為餌5,可以已大風(fēng)、攣踠、瘺、癘,6,去死肌7,殺三蟲8。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9,歲賦其二10,募有能捕之者11, 當(dāng)其租入12,永之人爭奔走焉13。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14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15,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16,幾死者數(shù)矣17”。言之,貌若甚戚者18。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20,更若役21,復(fù)若賦,則何如22?”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23:“君將哀而生之乎24?則吾斯役之不幸25,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26。向吾不為斯役27,則久已病矣28。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29,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30。殫其地之出31,竭其廬之入32,號呼而轉(zhuǎn)徙33,饑渴而頓踣34,觸風(fēng)雨,犯寒暑35,呼噓毒癘3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37。曩與吾祖居者38,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39。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40,叫囂乎東西41,隳突乎南北42,嘩然而駭者43,雖雞狗不得寧焉44。吾恂恂而起45,視其缶46,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47。謹(jǐn)食之48,時而獻焉4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0,以盡吾齒51。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52,其余則熙熙而樂53,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54!今雖死乎此55,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56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57?!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58。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9!故為之說60,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61。
【注釋】 1永州:唐州名,舊治在今湖南零陵縣。 2質(zhì):底色,質(zhì)地。章:花紋。 3嚙(nie 聶):咬。 4御:抵當(dāng)。這里指防治。5臘(xi 昔):干肉。這里當(dāng)制成干肉講。餌:食物。此指藥餌。 6已:止。這里當(dāng)“治療好”講。大風(fēng):麻風(fēng)病。攣(luan 巒)踠(wan):關(guān)節(jié)病。手腳曲卷不直。瘺(lan 漏):脖子腫大。癘(li 利):惡瘡。 7死饑:失去機能的肌肉。 8三蟲:三尸蟲。這里泛指人體內(nèi)的寄生蟲。9太醫(yī):為皇帝治病的醫(yī)生。 10賦:這里用作動詞,當(dāng)征收講。11募:招募、征。 12當(dāng)(dang 蕩):充當(dāng),抵償。 13焉:代詞,此指捕蛇這件事。 14專其利:獨享這種好處。 15是:指捕蛇這件事。16嗣(si 四):繼承、接替。 17幾(ji 機):將近、幾乎。數(shù)(shuo朔):多次。 18貌:此指面部表情。戚:悲傷,悲痛。 19若:你。毒:此作動詞,痛恨,怨恨。 20蒞(li 力):臨。蒞事者,管理地方事務(wù)的官員。 21更:更換。役:差役,此指捕蛇的差事。 22復(fù)若賦:恢復(fù)你的賦稅。 23汪然:眼淚滿面的樣子。 24哀:可憐、同情。生之:讓我活下去。 25斯役:此役。這件差事。 26這句說,還不象恢復(fù)我賦稅那樣更不幸。 27向:假使。 28病:這里當(dāng)“困苦不堪”講。 29積于今:累計至今。 30日蹙(cu 促):日子一天天窘迫。 31殫(dan 單):盡。出:此指出產(chǎn)的東西。 32廬:房屋。此指家庭。 33轉(zhuǎn)徙:轉(zhuǎn)輾遷移。此指離鄉(xiāng)流亡。 34頓:困頓、勞累。踣(bo 駁):仆倒。此指倒斃。 35犯:冒著。 36呼噓:出氣。此作呼吸講。癘:此指瘴氣。 37藉(jie 借):以物襯墊。 38曩(nang):過去、從前。 39非死則徙: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爾:同“耳”。 40悍:兇悍。 41叫囂:大聲喊叫。東西:從東到西。42隳(hui灰):毀壞。突:沖;撞。 43嘩然而駭:大喊大叫地嚇人。44寧:安寧。 45恂恂(xun巡):小心謹(jǐn)慎。 46缶(fou否):小口大肚的瓦罐。 47弛(chi池)然:放心的樣子。 48謹(jǐn):小心、謹(jǐn)慎。食(si飼):喂養(yǎng)。 49時:到時候。 50退:此指回家。有:此指產(chǎn)品。 51以盡吾齒:度過我的一生。 52這句說,一年中只有兩次冒死的危險。 53熙熙(xi西):快樂的樣子。 54豈若:哪里象。旦旦:天天。 55今雖死于此:今天我即使死在捕蛇的差事上。 56安敢:怎么敢。毒:怨恨。 57苛政猛于虎:苛捐雜稅此老虎還厲害。58猶信:才相信了。 59這兩句說,誰知苛捐雜稅比毒蛇更可怕呢?60故為之說:因此寫了這篇文章。 61俟(si四):等待。觀人風(fēng)者:視察民情的官員。
【今譯】 永州的郊外出產(chǎn)一種奇異的蛇,黑顏色的身體白色的花紋,草木一接觸到就會全都死掉,如果它咬了人,人是無法對付的。但是抓住它做成肉干當(dāng)藥餌,可以治愈麻風(fēng)、手腳痙攣、頸子腫大、毒瘡等疾病,還可以消除僵死、腐爛的肌肉,殺死人體內(nèi)的各種寄生蟲。最初,太醫(yī)用皇帝的命令征收這種毒蛇,一年征收兩次,招募那些能捕捉這種蛇的人,允許他們用這種蛇抵交租稅。于是,永州的老百姓都爭著去干這件事。
有戶姓蔣的人,專門依靠捕蛇抵交租稅已經(jīng)有三代了。問他,他便說:“我祖父死在捕蛇這件事上,我父親也死在捕蛇這件事上,如今我依靠捕蛇抵租稅已經(jīng)十二年,差點死掉也有好幾次了?!彼勗挼臅r候,臉上的表情十分悲戚。我也十分悲傷。于是對他說:“你痛恨捕蛇這個差事吧?我可以把你的情況告訴主管稅務(wù)的官吏,換掉你的這份差事,恢復(fù)你的稅賦,那樣如何呢?”
蔣氏聽后十分悲傷,眼淚汪汪地說:“您是想可鄰我,同情我,讓我活下去嗎?那我干這個差事所遭受的不幸,還不象恢復(fù)我的賦稅遭到的不幸那樣嚴(yán)重。假如過去我不干這件差事,那我早就貧困不堪了。我家三代都住在這個村里,累計算來現(xiàn)在已六十年了,鄉(xiāng)親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為了繳租納稅,他們拿出了地里出產(chǎn)的一切,交出了家中的所有收入,結(jié)果一貧如洗,只得哭喊著到處流浪。在逃亡中,他們又饑又渴,累倒在地,經(jīng)常頂風(fēng)雨,冒寒暑,呼吸著有毒的空氣,常??粗廊四銐褐?,我壓著你的慘狀。過去和我祖父同住在這里的人家,現(xiàn)在十戶中不到一戶了;和我父親同住在這里的人家,現(xiàn)在十戶中不到二、三戶了;和我這輩同住在這里十二年的人家,現(xiàn)在十戶中不到四、五家了。他們不是死了就是移居他鄉(xiāng)了。但是,我家卻靠捕蛇獨自留在家鄉(xiāng)。兇狠的官吏來到我們村莊,東叫西嚷,到處沖闖騷擾,嚇得人們大叫大嚷,連雞犬也得不到安寧。這時,我只要小心地從床上爬起來,看看瓦罐,只要我的蛇還在,我就可以放心躺下睡覺。每天小心地喂養(yǎng)它,到獻蛇的時候,把它獻上去。交蛇回來,便有滋有味地吃我家地里出產(chǎn)的東西,來度過我的一生。大概我一年中要冒兩次生命的危險,其余的時間,卻過得很快樂,哪象我的那些鄉(xiāng)親們,天天都受到死亡的威脅!現(xiàn)在我即使死在捕蛇抵租這件差事上,比起鄉(xiāng)親們來,我也是死在他們后面了,又怎敢痛恨這個差事呢?
我聽他這樣說,更加感到悲傷。孔子說:“苛酷的政令比老虎還兇殘”,我曾經(jīng)懷疑這種做法,現(xiàn)從蔣氏一家的遭遇來看,我才相信了。唉,誰知道征收賦稅所帶來的危害,比這毒蛇還要厲害呢?所以我為這件事寫下了《捕蛇者說》這篇文章,等著給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吏去看。
【集評】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大家柳柳州文鈔》卷九:“本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言而建此文?!?br>
清·乾隆編《唐宋文醇》卷十一:“文本《檀弓》‘苛政猛于虎’意。當(dāng)時賦稅之煩重,可以想見。到‘悍吏之來吾鄉(xiāng)’一段,摹寫尤精。蓋百姓征求之苦,困于守令者,什之三;困于胥吏者,什之七。朝廷雖寬租減稅,視民如子;而守令不才,德意不下逮。四境之內(nèi),保無有吏虎而冠者,‘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耶?為大吏者,急當(dāng)三復(fù)斯文?!?br>
清·沈德潛《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七:“前極言捕蛇之害。后說賦斂之毒,反以捕蛇之樂形出。作文須如此頓跌。‘悍吏之來吾鄉(xiāng)’一段,后東坡亦嘗以虎狼比之。有察吏安民之毒者,所宜時究心也?!?br>
清·吳楚才《古文觀止》卷九:“此小文耳,卻有許大議論。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前后起伏抑揚,含無限悲傷凄惋之態(tài)。若轉(zhuǎn)以上聞,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真有用之文。”
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八:“‘永州’三段,是言蛇之毒?!璞?,是言賦斂之毒甚是蛇。言蛇之毒處,說得十分慘;則言賦斂之毒甚是蛇處,更慘不可言。文妙在將蛇之毒,及賦斂之毒甚是蛇,俱從捕蛇者口中說出。末只引孔子語作證,用‘孰知’句點眼。在作者口中,絕無多語。立言之巧,亦即結(jié)構(gòu)之精。末說到‘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足見此說,關(guān)系不小?!?br>
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三:“按唐史,元和年間,李吉甫撰國計簿,上之憲宗。除藩鎮(zhèn)諸道外,稅戶比天寶四分減三,天下兵仰給者,比天寶三分增一。大率二戶資一兵。其水旱所傷,非時調(diào)發(fā),亦在此數(shù)。是民間之重斂難堪可知。而子厚之滴永州。正當(dāng)其時也。此篇借題發(fā)意,總言賦斂之害,民窮而徙,徙而死,漸歸于盡。凄咽之音,不忍多讀。其言三世六十歲者,蓋自元和追計六十年以前,乃天寶六、七年間,正當(dāng)盛時,催科無擾。嗣安史亂后,歷肅、代、德、順?biāo)淖?,皆在六十年之?nèi),其下語俱有斟酌,煞是奇文?!?br>
【總案】 “說”是一種文體,或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情,或夾敘夾議,但都是為了闡明一種道理。
《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貶居永州時的感時嘆世之作。文章借一個捕蛇人對其一家三代悲慘遭遇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唐代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有力地控訴和抨擊了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民橫征暴斂、殘酷剝削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和滔天罪行,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文在寫作上很有特色:一是借典故“苛政猛于虎”作為本文的立意之“本”,這就有利于從歷史的深度與現(xiàn)實的高度去表現(xiàn)和深化文章的主題。二是全文緊扣“毒”字大作文章,不僅文氣一貫,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而且用陪襯手法把“蛇毒”和“賦毒”聯(lián)系在一起,自然引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結(jié)論。三是用對話展開全文,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波瀾多姿,并給人以真實感。四是語簡而富于變化,全文排句和對句相間,長句與短句錯綜,不僅形式美,節(jié)奏美,音韻美,讀來確也情韻動人。難怪這篇短文歷來為評家稱道。
上一篇: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蘇軾《教戰(zhàn)守》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