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鷓鴣天 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姜夔
姜夔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紗身。紅乍笑,綠長顰,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詩人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為一位不幸婦女的身世所感動,寫下了這首詞。
京洛,本指河南洛陽。此處借指臨安。風流,品格超逸。作者開篇即寫這個婦女來自南宋的都城臨安,既有高超的品格,又有舉世無雙的美貌。“因何風絮落溪津”,你為何像風中飛絮似的,飄落到苕溪來呢?
“籠鞋淺出鴉頭襪”,“籠鞋”,指鞋面較寬的鞋子;鴉頭襪,指古代婦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襪子。這句的大意是說從籠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鴉頭襪?!爸橇璨~緲身”,“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曹植《洛神賦》),是形容她像“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宓妃修飾得體,腳步輕盈。也暗示她有著像洛神“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的品格。
過片,徑直敘說她的酸辛,并明白表示對她不幸的同情?!凹t乍笑,綠長顰”。紅,指她朱紅的嘴唇。輕啟朱唇,露出淺淺的笑;或說紅指她笑時蓮臉生春。綠,指青黛色的眉毛,“綠”而“顰”,說雙眉緊蹙,胸懷憂傷。
“與誰同度可憐春?!贝禾欤瑹o限美好,十分可愛,可是面對這樣的良辰美景,有誰與她共同度過呢? “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鴛鴦獨宿”,深一層表明無人與之“同度”,“何曾慣”,也深一層地流露出她的憶舊念往,直至今天仍經受著感情上的折磨。“化作西樓一縷云”,此句典出宋玉《高唐賦》: “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去而辭曰: ‘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對于過去那“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歡愉情景,也是難以忘懷的。最后仍表示出她對曾經有過的愛情的堅貞。
上一篇:李呂《鷓鴣天寄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鷓鴣天席上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