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適《醉樂亭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因城郭之近,必有臨望之美1,為其人燕紓往來之地2,所以合眾紀時3,消煩娛憂,豈天固設(shè)之哉?
永嘉多大山,在州西者獨細而秀4,十數(shù)步內(nèi),輒自為拱揖5,高不孤聳6,下亦凝止7,陰陽附從8,向背以情9。水至城西南闊千尺,自峙巖私鹽港,綠野新橋,陂蕩縱橫10,舟艇各出茭蓮中,掉歌相應(yīng)和,已而皆會于思遠樓下。土人以山水所到,斯吉祥也,益深其崦11,百金一藏,賕匠施僧12,阡垅交植13。歲將寒食,丈夫潔巾襪,女子新簪珥,掃冢而祭,相與為邀嬉14,城內(nèi)外無居人焉,故西山之游為最著。
雖然,地狹而專15,民多而貧,外有靚袨都雅之形16,其實無名園杰榭,尤花異木,邀者雖心竟不相下17,然或舉債移質(zhì)為畢事而已,固不能斗珍麗18,窮水陸地19。守長不察,曰:“噫!侈富甚矣!”貪胥所窺20,暴令繩之,21必邏捕以酒22,奪其笑語,械縛撻擊,破產(chǎn)納錢,不如是,榷利不數(shù)倍23。嗟夫!以窶從奢24,求一日之樂而詒終年之憂25,不變者何也?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宣城孫公為郡之初26,訪民俗之所安而知其故,至清明節(jié),始罷榷馳禁27,縱民自飲。又明年,宅西山之中28,作新亭以休遨者,名曰醉樂,取昔人“醉能同其樂”之義。孫公性不喜飲,其政不專為寬,蓋通民之愿而務(wù)得其情如此,亭成而民歌樂之。當是時,四鄰水旱不常,而永嘉獨屢熟,殆天亦以其人之和者應(yīng)之歟!
古之善政者,能防民之佚游29,使從其教;節(jié)民之醉飽30,使歸于德。何者?上無所利以病民也。及其后也,因民之自游而為之御,招民以極醉而盡其利。民猶有不得游且醉,則其賴于生者日已薄31,而人之類可哀也已32!故余記公之事,既以賢于今之所謂病民者,而推公之聲,又將進于古之所謂治民者也。
紹熙五年五月33
【注釋】 1臨望:居高遠望。 2燕紓:宴飲取樂舒解胸懷。3合眾紀時:聚會眾人歲時祀游。 4獨:偏偏。 5自為拱揖:自相拱手作揖般相互呼應(yīng)。 6孤聳:孤零零地聳立。 7凝止:穩(wěn)固地佇立。 8附從:依附跟從。 9向背以情:向陽面與背陰面因相互依附而產(chǎn)生情致。 10陂蕩:水池湖塘。 11崦:山。 12賕匠施僧:賄賂匠人布施僧人。 13阡隴交植:墓道和墳冢相交相依。 14遨嬉:遨游嬉戲。 15地狹而專:土地狹窄而官吏專橫。 16靚袨都雅:盛妝艷服美麗威風。 17心競不相下:內(nèi)心爭勝不甘人后。 18斗珍麗:比服飾的珍貴華麗。 19窮水陸:享盡各種山珍海味。 20貪胥所窺:被貪官所窺伺。 21暴令繩之:突然命令加以制裁。 22邏捕以酒:以酒的罪名加以搜捕。 23榷利:官府專買的收益。 24從窶從奢:以貧窮的財力去追求奢侈的風尚。 25詒:遺留。 26朝議大夫:文官散官,從四品封階。直龍圖閣:宋真宗趙恒大中祥符年間建龍圖閣,以奉太宗趙炅御書及御制文集等物,設(shè)有學士、直學士等領(lǐng)榮譽銜的官。直龍圖閣即龍圖閣直學士的簡稱。 27罷榷馳禁:停止酒類專賣制度取消禁酒令。28宅西山之中:寄寓于西山中。 29佚游:放縱行樂。 30節(jié):節(jié)制。 31賴于生者:生活所需資財。 32人之類:人民的生計。類,事類。 33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
【今譯】 由于鄰近城郭,就一定有登高遠眺的好處,成為那里的人宴飲取樂舒解胸懷的地方,用來聚會群眾逢年過節(jié)舉行祭祀活動,消除煩惱排遣憂慮,難道是老天本來就安排好的嗎?
永嘉多大山,在州西面的偏偏小而奇特,十幾步距離內(nèi),往往自然形成打拱作揖的姿態(tài),高的山峰并不孤零零地聳立,低下的也顯得穩(wěn)然佇立,陰陽兩面依附跟從,向背雙方交相輝映,河水到城西南廣闊千尺,自峙巖私鹽港開始,翠綠的原野上架著嶄新的橋梁,水池湖塘縱橫交織,漁舟小艇各各從菰茭荷蓮叢中蕩出,棹歌相互應(yīng)和,一會兒都會集到了思遠樓下。當?shù)鼐用裾J為山水聚會于此,是吉祥之地,于是越來越進入深山,不惜花費百兩銀子建一墳?zāi)梗V賂匠人,施舍僧人,墓道和墳冢相交相依。每年將近寒食節(jié),男子們穿戴上潔凈的頭巾襪子,婦女們更新了簪子耳環(huán),掃墓祭奠,一起遨游嬉戲,城里城外都沒人呆在家里,所以西山的遨游是最有名的。
雖然這樣,永嘉土地狹窄而官吏專橫,人口眾多而貧窮,外表雖有盛妝艷服美麗雅致的形狀,其實并無有名的園林和杰出的臺榭、珍貴的花卉和奇異的樹木,遨游的人雖相互攀比不肯落在人后,可是有些人只是靠借債、抵押而辦事的,本來就不能同別人比試珍麗的服飾,享盡山珍海味的美食。州縣的長官不加察訪,說道:“噫!奢侈得太厲害了!”貪婪的官吏就窺伺時機,突然發(fā)布命令加以制裁,堅決地巡邏逮捕賣酒買酒的人,剝奪了人民飲酒聚會的笑語歡聲,而以刑具捆縛鞭笞,使人破產(chǎn)來繳納罰款.因為如不這樣,酒類專賣的稅利就不能有幾倍的收益。可嘆呀!以貧窮之實際遵從奢侈之風氣,追求一日的快樂而留下一年的憂慮,為什么不能改變呢?
朝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宣城孫公當初任知州時,察訪民俗中長期不能改變的并了解其緣故,到了清明節(jié),開始取消酒類專營開放酒禁,讓人民自由飲酒。又過了一年,寄寓在西山之中,修造新的亭子以供休憩遨游,取名叫“醉樂”,這是采用過去歐陽修“醉能同其樂”的意義。孫公本性不喜飲酒,他處理政事并不一味寬大,只是因為他通曉人民的要求而做得這樣符合實際情況,亭建成而人民贊美歡樂。在這時.四鄰州縣降水或干旱不合常理,可是永嘉偏偏連年豐收,恐怕老天也因為這里的人民和睦而報應(yīng)他們吧!
古代善于處理政事的人,能夠防止人民放縱游樂,使人民遵循他的教導(dǎo);節(jié)制人民的酒食,使人民歸附于道德。為什么能這樣呢?因為在上位的不損傷人民以取利。到了后來,趁著人民自發(fā)的游樂而加以控制,招致人民酗酒而盡量攫取私利。人民尚且有不得游樂和痛飲的限制,那么他們生活所需的樂趣一天天地減少,而人民的生計也就可悲了呀!所以我記述孫公的這件事,以為他已經(jīng)勝過了當今損民的官,而推測他的志愿,又將上升為古人所說的治民的官了。
紹熙五年五月
【總案】 醉樂亭,是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醉能同其樂”之意義而命名的。作者在這篇題記里,記敘了永嘉知州孫公建亭之由來,以及孫公“訪民俗之所安而知其故”而“通民之愿而務(wù)得其情”的政績。著重宣揚了作者推行善政、與民同樂的為官從政的理想。文章構(gòu)思精巧,開端以“因城郭之近,必有臨望之美”二句空中起勢,暗接后文“亭成而民歌樂之”。又從永嘉山水之美。引發(fā)出人民“以窶求奢”的習俗和貪胥“暴令繩之”的擾民弊政,反襯出孫公“罷榷弛禁,縱民自飲”的惠民善政。最后又從古之善政者和今之擾民者的相比中贊美了孫公,委婉地表達了題旨。全文正反對比,虛實并用,具有層層逼進的邏輯力量。
上一篇:韓愈《送高閑上人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歐陽修《醉翁亭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