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粉蝶兒 和晉臣賦落花》·辛棄疾
辛棄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后,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趙晉臣是敷文閣學士,寫有《落梅詞》,辛棄疾寫這首詞唱和。這首詞也寫暮春,詞的上片寫“昨日春”,下片寫“今日春”,通體用比,比擬奇麗,形象生動。
詞的開頭就說“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昨日梅花豐盛、肥大、爛漫的春光美景。說“如十三女兒學繡”,十三歲的女孩兒,天真爛漫,充滿幻想,活潑調皮,無拘無束;她看樣學樣,雖然歪歪扭扭,卻盡力繡去,繡得熱烈豐滿,不拘一格。在這形象化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中,通過描畫梅花的怒放,把爛漫的春光形象化了,從中寄寓著詞人的熱烈愿望與理想。接下去以“甚無情”一轉,一派春天歸去的凄涼衰颯景象。說“甚”,說“便下得”,說“鋪作”,在暮春景物描寫中流露出濃重的惋惜哀傷之情。僝僽(chanzhou):憔悴、煩惱。
過片以“而今”二字承上由昨日春轉入今日春的描寫。“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浪蕩子弟,輕薄無情,難以久留,使人悲痛,令人傷情,這又是一個擬人化的形象比喻。在這個比喻中流露著詞人深沉的失望與強烈的悲憤。“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酎”,一江春水都化作濃酒,以酒之多如江水,反襯愁之濃重。收尾說“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清愁本不可“約”,這里不僅說“約”,而且還要在“楊柳岸邊相候”,把清愁寫成情人,寫成摯友,寫成知己,與詞人一起共飲“一江春酎”,共同飲酒解愁。與“清愁”一起“解愁”,設想得奇妙,描寫得形象。詞正是在這奇妙的設想中,在擬人化的形象描寫中,在與清愁相約、相候中收結,結得余意不盡。這種不結的結,表達了詞人極深婉又極濃重的悲憤之情。
上一篇:柳永《甘草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賀鑄《芳心苦》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