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月夜》唐詩賞析,《月夜》原文與注釋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①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②
【注釋】 ①更深:夜深。半人家:指斜月照亮了半個庭院。闌干:縱橫的樣子。古樂府《善哉行》: “月落參橫,北斗闌干。” ②偏知:出乎意料地感知。新:剛,初。
【鑒賞】 詩人撇開春的標志,攝取靜謐又散發著寒意的月夜景象,體物入微,表達了春臨人間之欣喜和寬慰。
一二兩句從仰觀的角度寫月夜的靜穆幽麗。夜半更深,月亮斜懸天空,映照著家家戶戶,一半庭院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中,另一半則被夜的暗影籠罩著。通過明暗的對比,更加襯托出月夜的靜謐和庭院的空寂。接著,詩人由近及遠,把視線由 “人家” 引向無垠的天宇,讓讀者感到那一望無際的蒼天也被夜的靜寂籠罩著,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星南斗星在無言地暗示時間的流逝。
三四兩句通過蟲聲寫月夜中透露的春意。此詩最傳神的詩句是末句 “蟲聲新透綠窗紗”,而此句之妙全在一 “新” 字。夜半更深,夜寒襲人、萬籟俱靜之時,敏感的蟲兒卻首先感受到了夜氣中所散發的春的信息,從而清脆地、歡快地鳴叫; 而蟲聲又“新透綠窗紗”,讓詩人感覺到春天的來臨。詩人被蟲兒歡快的鳴叫所感染,不禁聯想到春回大地的美好畫卷。“偏知” 的主語應該是試鳴新聲的蟲兒。“新” 不僅表達了期盼冬去春來的人聽到第一個報春信息的新鮮感、歡愉感,而且與 “偏知” 相呼應。
詩人構思新穎,獨辟蹊徑,選取很少為人寫的月夜來寫春天的來臨,從蟲聲中感受春的信息,從寒氣襲人中寫出春的暖意。詩人還具有敏銳、細膩的感受能力。一二兩句是靜態描寫,三四兩句是動態描寫,“蟲聲” 打破了萬籟俱靜,“偏知”、“透”、“綠” 讓讀者實實在在感受到變化,感受到詩人的欣喜。
上一篇:《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唐詩賞析,《暮春歸故山草堂》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沈佺期·雜詩》唐詩賞析,《雜詩》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