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西塞山懷古①》唐詩賞析,《西塞山懷古》原文與注釋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②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釋】 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黃石市東面的長江邊。嵐橫秋塞,山鎖洪流,形勢險峻,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②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長江。
【鑒賞】 長慶四年 (824),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沿江東下,途徑西塞山,即景抒懷,寫下了這首詩。太康元年(280),晉武帝命王濬率領以高大的戰(zhàn)船組成的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詩人便以這件史事為題。
首聯(lián)寫 “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 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遙遙,一 “下” 即“收”,何其速也! 兩字對舉就渲染出一方是聲勢赫赫,一方是聞風喪膽。
頷聯(lián)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順勢而下,寫戰(zhàn)事及其結果。東吳的亡國之君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并在江中暗置鐵錐,再加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自以為是萬全之計,誰知王濬用大筏數(shù)十,沖走鐵錐,以火炬燒毀鐵鏈,順流鼓棹,徑造三山,直取金陵。
頸聯(lián)才點到西塞山,看似離題,其實不然。西塞山之所以成為有名的軍事要塞,在它的身邊演繹過那些有聲有色載入史冊的 “活劇”,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權存在為條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興亡,正是為了從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從而大大開拓了詩的境界。詩人不去描繪眼前西塞山如何奇?zhèn)ルU峻,而是突出 “依舊” 二字,就更顯出人事之變化,六朝之短促。
尾聯(lián)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宕開一筆,直寫 “今逢” 之世,說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這殘破荒涼的遺跡,便是六朝覆滅的見證,分裂失敗的象征,也是 “今逢四海為家日”、江山一統(tǒng)的結果。詩人懷古傷今,收束了全詩。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歷史上曾經占據(jù)一方,但終于覆滅的統(tǒng)治者。這首詩是寓思想于縱橫開闔、酣暢淋漓的風格之中。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跡,其實是對當時重新抬頭的割據(jù)勢力的迎頭一擊。
上一篇:《崔顥·行經華陰》唐詩賞析,《行經華陰》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王維·西施詠》唐詩賞析,《西施詠》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