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蘇武廟①》唐詩賞析,《蘇武廟》原文與注釋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②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③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④
【注釋】 ①蘇武于漢武帝天漢元年 (前100) 出使匈奴被扣留,威逼利誘終不屈,徙北海 (今貝加爾湖) 十九年,堅持漢節不改。回國時已是漢昭帝始元六年 (前81)。②云邊句: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詐言已亡。后漢使至,從常惠計,言漢天子射雁得雁足傳蘇武信,蘇武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并讓其歸國。雁斷:言蘇武去國日久,音訊全斷。胡天:指匈奴。隴:通 “壟”,高地。③甲帳:漢武帝以琉璃珠玉等絡為帷帳,因其數多,故以甲乙分之。這句是說蘇武回國時武帝已死,樓臺非舊。冠:古時男子二十歲加冠,表示已成年。丁:壯大。這句是說蘇武出使匈奴時正當青壯年華。④茂陵句:蘇武回國時,武帝已死,再也不能給他封侯之賞。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陜西興平縣北,常作武帝的代稱。空:枉然。逝川:本指逝去的時間,此處指往事。
【鑒賞】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歷來為人景仰。本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的吊古之作。
首聯兩句點題。上句想象蘇武初見漢使的情景,北海十九年歷盡艱辛,九死一生,驟然見到漢使,悲喜交加之情難以自禁。“魂銷” 二字畫龍點睛。下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寫古廟今景。“古祠高樹”,渲染出一種肅穆蒼涼的氣氛。祠和樹都年代久遠,這就為下面追憶緬懷作了鋪墊。
三四句勾勒了兩幅圖畫: 上一幅為望南思歸圖: 但見夜色茫茫,冷月當空,眺望大雁往南疾飛,消失在天際,蘇武對故園的深沉思念和家國難歸之苦痛凸顯其中。下一幅荒塞歸牧圖: 荒煙殘照,衰草連天,羊群歸圈,北海十九年牧羊生活再現眼前。
頸聯遙接首句,寫蘇武回歸見聞感慨: 往日亭臺樓閣依舊,但武帝早已作古,物是人非,惚如隔世。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之時,正當壯年。青絲去國,頭白歸來,目睹物是人非的情景,能不平添感慨嗎?
尾聯寫主人公對武帝的無限追念。漢昭帝賜蘇武食邑爵位,但已經長眠茂陵的武帝,再也見不到這一情景了。蘇武只能空對秋天之流水哭吊先皇。這里忠君與愛國融為一體,一個帶有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躍然紙上。
晚唐國勢日衰,民族矛盾尖銳,愛國詩人往往借古喻今,表彰民族氣節,頌揚忠貞不屈之士。如杜牧的《河湟》 詩云: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 這首詩,正是塑造了一位 “白發丹心” 的忠臣形象。
上一篇:《杜甫·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唐詩賞析,《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白居易·草》唐詩賞析,《草》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