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韜·禁食蛙》鑒賞
食物有古今不同,南北各異者。犬于古時以為珍饌,并講烹飪之法,祭于宗廟者曰羹獻,而今人罕食之。青蛙古亦入饌,《周禮》 有蟈氏①,鄭康成以為今御所食蛙,則并以充天廚矣。《漢書·東方朔傳》云: 長安水多蛙魚,貧者得以家給人足。則古昔關中已常食之如魚,不獨南人也。今粵東極嗜此,供諸盤飧,出以享客,奉為珍味。江浙雖有食者,然率賤品視之,搢紳家以登庖為戒。每歲四五月間, 青蛙生發之際,官府多出示禁捕,以其能啄蟲保禾,大有益于農田也,故青蛙一名 “護谷蟲”。其有捉取籠以入市者,有罰??纪苄詿嵘跹a,然人多食,小便若淋; 妊娠食蛙,令子多病?;浘訛姆?,要宜少食。況煮者多以煎炸加入辛辣,如抱薪救火,安能求益?講養生者,勿視作濟饞都護也。
(《甕牖余談》)
此文第一部分,借古時以犬為珍饌的例子作引子,寫出捕食青蛙由來已久,地域亦廣。第二部分,比較粵東和江浙兩地對捕食青蛙的態度,細細繪出當時民間食蛙之風俗,由此切入正題,指出青蛙“能啄蟲保禾,大有益于農田也”。文章的第三部分,則從醫學的角度,歷舉食蛙可能產生的種種危害,規勸食蛙者戒。細細咀嚼全文后,我們可以從它的平凡瑣屑的描繪中,悟出一種“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文章雖申言禁止捕食青蛙之重要,卻并不囿于此,而是于論古道今中,用一種近乎水墨畫的筆觸,淡淡地勾勒出一幅浸潤著醇厚的民情風俗的畫卷。
錢征曾贊王韜的隨筆往往“以征實勝”,《禁食蛙》正是這樣一篇“不造架空蹈虛之事,不作膚博涂飾之言”的好文章。細繹其段落,所有來龍去脈,筋節骨干,處處簡省實在,而不失清晰。同主張“文以載道”,泥古不化的桐城派古文相反,民俗、土風皆可入題,并以平易暢達、潔凈洗練的文字寫出,使文章顯得清新可讀。這種文風,是和作者倡言改革、講求實學的維新思想相契合的。
上一篇:《唐·李商隱·祭小侄女寄寄文》鑒賞
下一篇:《清·鄭燮·種蘭》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