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是廬山這個風景地里的奇觀。廬山瀑布頗多?!稄]山記》載:“山南山北,瀑布無慮十余處。”這首《望廬山瀑布》詠的是其中最壯觀的,位于山之南麓雙劍峰東側的瀑布。詩大約寫于天寶十五年(756),李白五十六歲時。在廬山期間,他寫了兩首《望廬山瀑布》,這是第二首。詩里的“香爐”,即廬山東南部的香爐峰。因其峰尖圓和常有如香煙繚繞的云霧,其狀酷似香火很旺的一座香爐而名。云霧繚繞的香爐峰離瀑布不遠,遠處望之,其迷蒙之態,給瀑布造成了一個奇幻縹緲的背景。詩人望的時候,注意到了它的作用,于是便從香爐峰著筆,像繪制風景畫一樣,先渲染了瀑布奇妙而動人的背景。由于香爐峰的煙霧,只有在早晨陽光下才能呈現出紫色,所以“生紫煙”里也暗含著對時間的交代。
在縷縷紫煙的襯托下,遠遠望去,瀑布就如一匹白練從高空直垂川底。這是詩人眼中瀑布的最初形象。它呈現了一副靜態,完全失去了動勢。詩說“遙看瀑布掛前川”,“掛”字準確而傳形,既表現了詩人的真實感受,體現了遙看的特點,也傳出了他對神秘造化的贊美之情。
“飛流直下三千尺”,是詩人由遠而近,到達瀑布跟前時發出的驚嘆。這一句不寫雷轟珠迸光閃的情形,卻把瀑布寫活了。“飛流”描繪瀑布的奔騰涌瀉;“直下”表現水凌空急下的極壯氣勢;“三千尺”不僅言高,還和“直下”一樣,含有從近處仰望的實感。不單單是一般意義上的夸張。從這句詩里,似乎可以使我們想見一個老人,正站在瀑布附近,入神入化向上凝望的情景。
大概是這個老人被神奇造化完全迷醉了,他對眼前的一切,特別是“飛流”的來處,都想弄個清楚??墒且暰€被高處的云霧遮住了,不管怎么著,都是看不到弄不清。于是詩人也就奇想忽發,“疑是銀河落九天了”?!耙伞弊置顦O,把眼前景與神話中的傳說聯結為一體,使大自然在奇幻、浪漫的比喻里更顯妖姿。
從“掛前川”到“飛流直下”詩人先是化動為靜,后是直寫其動。前后變化的景觀暗藏了自己的步移。步移里反映著景觀引人的魅力,也顯現了觀景者的愛景之心。這種融情于景的妙用,連同遣詞的確切,造語的生動,想象的奇異,及襯托、比擬、夸張多種手法的運用,使這首小詩,既體現了詩人運筆如神的功力,也體現他的雄大氣魄與豪放風格,不愧為千古絕唱。
上一篇:李白《橫江詞六首(其六)》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高適《詠史》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