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蘊·浣溪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紅蓼渡頭秋正雨①,印沙鷗跡自成行②,整鬟飄袖野風香③。 不語含嚬深浦里④,幾回愁煞棹船郎⑤,燕歸帆盡水茫茫⑥。
【注釋】
①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辛,可作藥用。②印沙鷗跡:指印在沙灘上的鷗鳥足跡。③整鬟:指用手梳理被風吹亂的發髻。④嚬:皺眉蹙額。 同 “顰”。一本作 “頻”。⑤愁煞:愁極。煞, 玄本作 “殺”。棹郎:指船郎、船夫。棹,船。⑥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 “帆”借代船。
【評點】
這首小令寫一位女子在深秋時節的野渡碼頭等待情郎乘船歸來。
情事與唐代溫庭筠的《夢江南》(梳洗罷)相似,但寫作手法不同。詞中間三句直接寫人。“整鬟”句,寫少婦翹望,飄袖散香,展現出一幅“盛妝待郎歸” 的畫面,滿懷希望溢于句中。“不語”二句寫少婦失望愁傷。無論是希望還是失望,情皆蘊藏于形象刻畫之中。而詞的起與結皆是景語,起處寫渡頭秋雨摧打紅蓼,鷗鳥飛去,沙灘上留下行行印跡。這凄涼的景象,將少婦野渡盼歸的心境烘染得十分清冷愁慘。結句 “燕歸帆盡水茫茫”,以景襯情,寫出了少婦盼歸而不得的失望與惆悵,以景結情,韻味無窮。
全詞可分三層:第一層是開頭二句,第二層是 “整鬟”二句,第三層是最末二句,景中深含幽怨絕望之情。無聲勝有聲,“不語”勝千言。
其二
鈿匣菱花錦帶垂①,靜臨蘭檻卸頭時②,約鬟低珥算歸期③。茂苑草青湘渚闊,夢余空有漏依依,二年終日損芳菲④。
【注釋】
①鈿匣:鏡盒。菱花:菱花鏡。據《趙飛燕外傳》載:飛燕始加大號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賀,有七尺菱花鏡一奩。后世故謂鏡為菱花。②蘭檻:木蘭木做的欄桿。卸頭:卸妝。③ “約鬟”句:束挽鬟髻,低垂珥珰,計算著所思之人的歸期。珥,珥珰,用珠玉制成的耳環等裝飾物。④損芳菲:意思是損毀春色,喻指春日漸逝去。
【評點】
這首詞寫一女子盼望人歸。如果說上首詞是寫白天渡頭盼歸人,這首詞則是夜晚閨中盼歸人。
上片通過女主人公臨鏡卸妝,束髻低珥,計算歸期等睡前的一系列動作,既揭示出盼歸失望之情,又表現出盼歸之心不死。其中,“算歸期”三個字,把女主人公的心情點明,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盡在這客觀敘述之中。
下片通過夢中之樂、夢醒之愁的描寫,將女主人公相思之情寫深了。尤其末句,總寫離情之久,離愁之苦,形象鮮明,感情強烈。
其三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庭花紅斂黃昏①,遠情深恨與誰論!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②,日斜人散暗銷魂。
【注釋】
①郡庭:泛指富貴之家的庭院。②延秋門:唐代長安禁苑中宮廷凡二十四門,西面二門,南曰延秋門,北曰元武門。見《長安志》。杜甫《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卓:立。金輪:車輪,代指車子。
【評點】
這首詞寫女子的相思,表現了依依離情。
上片直寫今日郡庭離情。“起句便從對面著筆”(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言女子的心傷。次句從時節環境描摹她的這一情懷,第三句寫流淚傷心的原因,所懷之人極其遙遠,深恨不能向她傾訴。
下片追敘去年一見鐘情。而 “日斜人散暗銷魂”則寫出歡會后分離的傷心神情。
其四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①。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沉沉②。
【注釋】
①蕙風蘭思:形容美人的思緒和風度。蕙,香草名。《離騷》:“豈維紉夫蕙茝。”蘭,亦香草。《離騷》:“紉秋蘭以為佩。”寄清琴:將情思寄于清越的琴聲之中。②“楚煙”句:謂別后遙望楚湘,無論是煙云籠罩還是月光輝映,都是那樣深沉。楚,古楚國屬地,在今湖北、湖南全部和安徽、江西的一部分。湘,湘水流域,即湖南省。楚湘:此指對方將去之地。回憶往日游宴時的意境幽靜、凄迷。
【評點】
這首詞寫男女歡會與分別。
上片先從分別寫起,河橋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別時的留念,并興起相思之遲,相別之情。“蕙風”句是從弦管之間寫女子的風度、情懷。
下片寫臨流餞別,以春水之滿狀心意之滿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摯,用語自然而深婉。末句以景結情,楚煙湘水,皆已寂寞,純是分別時的感情外射。奇特的構思,把離別之情表現得十分婉轉曲折,情味無窮。
其五
簾下三間出寺墻①,滿街垂柳綠陰長,嫩紅輕翠間濃妝②。瞥地見時猶可可③,卻來閑處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鄉④。
【注釋】
①寺墻:就是院墻。寺,從漢代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漢書·元帝紀》:“地震于隴西郡……壞敗棘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古時,凡有府庭所在都稱為寺,這里是庭院的意思。② “嫩紅”句:在嫩紅輕翠的美麗環境里,出現了一個打扮艷冶的女子。③瞥地:指用眼一掃而過。猶可可:還不在意。可可,未著意。這里的意思是猛然見她時還未引起注意。又解,可可為贊許之辭,意猶可以,不錯。④仙鄉:縹緲之境。這里的意思是再也無緣相會,仿佛仙境與人間相隔。
【評點】
這首詞寫見到一少女后的短暫思戀,或謂男主人公的單相思。
上片寫相晤的環境,明媚閑靜。“簾外”句,暗點主人公身份;“滿街”句,點明春天的季節;“嫩紅”句,將 “濃妝”之人置于 “嫩紅輕翠”之中,景美,人亦美,真可謂 “設色艷冶,如一幅畫”(李冰若《栩莊漫記》)。
下片寫少女的美麗,開始還不怎么引人注目,后來回想起來,越想越泛起追慕之情。然而,后悔已莫及,少女不知到何處去了,猶隔仙境,難以再見。末句,寫人難見,追悔不及,將相思之情再推進一步,單相思給主人公帶來的痛苦惆悵自可想見。全詞刻畫主人公單相思的心態惟妙惟肖,極富情韻。
其六
江館清秋攬客船①,故人相送夜開筵,麝煙蘭焰簇花鈿②。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弦③,月高霜白水連天。
【注釋】
① “江館”句:指江畔館舍,客船待發,此時正值清爽的秋日。攬,攬繩,這里作動詞用。② “麝煙”句:麝香薰煙,蘭燈放焰,花鈿簇簇,一派歡歌。③ “正是”兩句:意思是說那迷蒙的煙雨正像離愁一樣,那嗚咽的弦聲更使人離恨難受。楚雨:一說是喻神女、佳麗。
【評點】
這首詞寫江館相別。
上片起首句點出題旨,地點是 “江館”,時節是 “清秋”,“攬客船”是停舟待發,言相別。接著寫故人設宴相送,蘭焰明滅,麝煙繚繞,紅袖隊隊,足見離筵之盛。
下片首二句寫離人的感受,以煙雨迷蒙喻離魂茫然,以管弦的嗚咽狀恨別不堪。末句以月明霜白,水天一色的凄清境界,突出了離別的惆悵。李冰若評點:“有怊悵不盡之意,可謂善于融情入景。”(《栩莊漫記》)
其七
傾國傾城恨有余①,幾多紅淚泣姑蘇②,倚風凝睇雪肌膚③。吳主山河空落日④,越王宮殿半平蕪⑤,藕花菱蔓滿重湖⑥。
【注釋】
①傾國傾城:《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后用“傾城傾國”比喻絕代美人,這里指西施。②幾多:多少。泣姑蘇:是說西施到了吳國,終因懷恨而流了不知多少眼淚。姑蘇,越獻西施于吳,吳王夫差為筑姑蘇臺,游宴其上。③倚風:臨風。凝睇:猶言癡望,指思念越國。④吳主:指吳王夫差。山河空落日:城池宮苑都已不存在,只剩下落日了。李白《蘇臺覽古》詩:“只今惟有兩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⑤越王:指勾踐。平蕪:指平曠的草地。⑥重湖:指太湖,一稱五湖。《越絕書》:“西施亡吳國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評點】
這首姑蘇懷古之詞,詠吳越興亡及西施的傳說,同時融入詞人自身感慨。
上片寫西施。“傾國傾城恨有余”概括了西施的美貌以及她內心的痛苦。“幾多紅淚泣姑蘇”具體寫西施的痛苦。自從西施入吳之后,誰又知道她流了多少淚?誰又知道她思鄉的苦楚? “倚風凝睇雪肌膚”,進一步通過她臨風而望的動作寫她對故國情人的懷念。
下片則轉寫吳越之事。“吳主山河空落日”,對于失敗的吳王夫差來說,昔日的宮苑城池都已化為烏有,只有“落日照山河,依舊似當年”,與李白《蘇臺覽古》詩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同樣凄婉。“越王宮殿半平蕪”指對于勝者越王勾踐來說,當年雖是躊躇滿志,報仇雪恨,如今那宮殿不也都倒塌荒蕪了嗎?敗者、勝者都如過眼云煙,那么,剩下來的是什么呢?唯有那 “藕花菱蔓滿重湖” 了。只有它才是歷史的見證者,只有它年復一年的保有永恒,嚴峻冷酷的事實真令人感慨。李冰若評點:“伯主雄圖,美人韻事,世異時移,都成陳跡,三句寫盡無限蒼涼感喟。此種深厚之筆,非飛卿(溫庭筠)輩所企及者。”(《栩莊漫記》)
應該指出,懷古之作在五代詞中并不多見,直到北宋中期才逐漸盛行起來。而且本詞在懷古中并未有直接議論,而且通過景物變遷,今昔對比,自然流露出人世滄桑之感,體現出五代詞含蓄的特點。
其八
越女淘金春水上①,步搖云鬢珮鳴珰②,渚風江草又清香③。不為遠山凝翠黛④,只應含恨向斜陽,碧桃花謝憶劉郎⑤。
【注釋】
①越女:泛指江浙一帶的女子。②步搖:古代首飾名。以銀絲彎轉屈曲作花枝,插于髻后,隨步輒搖,故稱步搖。《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 白居易《長恨歌》:“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珮:佩帶。作動詞用。鳴珰:用金玉制成的耳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③“渚風”句:意思是說江渚上春風送來芳草的清香。渚,水中的小塊陸地。④凝翠黛:凝眉。⑤劉郎:泛指心愛的男子。
【評點】
這首詞寫越女對情郎的相思情懷。
上片生動地描繪了淘金女的出場。一從妝飾著筆,一從環境烘托,有聲有色地寫出了淘金女美麗的形象、動人的風采,展示出濃郁的春日江南風情。
下片寫淘金女的相思情懷。前二句一寫慵懶無緒的情態,一寫整日含恨的形象,但是這恨由何而來終未說破,直至末句“碧桃花謝”四個字,照映上片,對比鮮明,是寫景,更是寫人,將相思之情表現得尤為深痛。其中,“不為”與 “只應”相呼應。結尾夕陽西下,花落春殘之時,情郎不歸,才是她 “含恨”與 “凝翠黛”的緣由。
《薛昭蘊·浣溪沙》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韋莊·浣溪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張泌·浣溪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