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
秋日雜感(其二)
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識故侯。
見說五湖供飲馬,滄浪何處著漁舟?
作者簡介 陳子龍(1608—1647年),初名介,字臥子、懋中、人中,號大樽、海士、軼符等。江蘇松江華亭(今屬上海)人。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曾任紹興推官。清兵陷南京,他聯絡太湖民眾武裝組織,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后被捕,投水殉國。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詩歌成就較高,被公認為“明詩殿軍”。亦工詞,為婉約詞名家、云間詞派盟主,被后代眾多著名詞評家譽為“明代第一詞人”。
題解 清兵攻入江南后,陳子龍在蘇州、松江一帶聯絡當地武裝抗清,作戰之余,作《秋日雜感》十首,本詩為其中之二。
簡析 《秋日雜感》實為一首秋日悲歌,唱出了詩人萬千悲痛與感傷。它形象地表明詩人對故國山河深深的眷戀,對慘遭殺戮百姓的同情。全詩沉郁頓挫,哀惋動人,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憤懣和沉痛。
上一篇:陳子良《入蜀秋夜宿江渚》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